人以数据和程序化形式生存,这个概念已被再三引用,例如《黑镜子》第三季就引用了通过已有社交网络上的各种数据,能否复制出一个“人”的例子。这些都和大数据或者越来越强大的网络以及计算的能力密切相关,并且越来越受到关注。
1、《黑客帝国》、《源代码》 “惟一的真实,便是我们在这里”,但存在也未必就是真实。在《黑客帝国》和《阿凡达》中,都出现了人被搁置在某个类似“豆荚”的装置中,而思想却可以在另外一 个世界,或者另外一个身体中运行的状态。这里,“肉体的人”不再重要。《黑客帝国》中人类肉体之所以还存在只是为了给Matrix,这个巨大虚拟网络提供 能量。人以数据和程序化形式生存,这个概念已被再三引用,例如《黑镜子》第三季就引用了通过已有社交网络上的各种数据,能否复制出一个“人”的例子。这些 都和大数据或者越来越强大的网络以及计算的能力密切相关,并且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在另一部电影《源代码》中【Source Code】 ,“程序化生存”显然被赋予另外的重任。影片中“源码”是一个融合了最新技术的大型工程,效果是可以让一个人在这个系统所模拟的世界中返回过去,在一段时 间内,一次次的往返于现实和过去之间。
![]()
2、《云图》、《盗梦空间》
![]() 《云图》询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思维、经历都是可继承,不是通过文字或者其他形式,甚至不是数据化的,是类似“转世”方式,那么我们每一次存在的真实性 在哪里?另外,只要拥有了足够线索或数据,能否就可以成功复活曾经被认为“永远消失的” ,任意的有思维和记忆的个体。这里所谓前生来世,也只是漂浮的记忆碎片,偶尔断裂的网络会在某一片断又被重新连接。《云图》(Cloud Atlas)从六个人在不同时空的际遇入手,时间跨越以公元1850年为始,一直延伸到后末日时期的未来,看似毫不相干却又环环相扣。故事中,六位主人公 看似是同一灵魂的化身,却又被印上截然不同的胎记,六段揭露人类本性的故事构成了一幅绚丽无比的云图,一切都是关联的因果。类似的思考也曾出现在电影《盗 梦空间》里,这部被定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同样涉及了对于人类脑思维、意识本质的思索,如果“ 思维是独立肉体的存在,人和电脑没有什么两样”。作为一个经验老到的窃贼,影片中多姆·柯布(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可以在人们精神最为脆弱的时候,潜 入到别人梦中,窃取潜意识中有价值的信息和秘密。当然,这比起今天潜入别人主机或者云端窃取机密更加高级,也要危险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