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软的第二次创业 从2003年在中国成立微软工程院开始,到2006年成立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再到2010年升级为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微软的中国研发团队经历了一个“在微软创业”的过程。 那时微软的中国工程师浑身散发着创业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力,在与微软总部的沟通与合作中,不断争取更多的项目,同时因为出色的项目执行力和创新能力获 得更多信任,从而逐步承担更多核心项目。例如,Exchange Online中国研发团队开发的EAC(Exchange控制管理平台)的架构,不仅是Exchange Online的核心功能,更受到微软全球多个研发团队认可,直接被用以替代不同产品的原有架构。 今天,随着Office 365的全面交付,微软的中国工程师们又再次走上了“创业”之路。“云服务的开发,需要每天像创业公司一样,不断思考客户的需求,向客户进行调研,快速向 产品转化,快速向客户交付,再快速开启新一轮规划,因此每天都充满了创新的活力。” 微软Office商用软件事业部Lync Online团队资深工程师张骏峰道出了云时代的新微软之魂。 随着Office 365企业版的发布,微软已经成功完成了向云转型的第一步,而全球云计算产业还在刚刚起步中。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曾表示,微软拥有创新的耐力。在 未来的微软云图中,微软的中国研发团队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把创业及创新精神,不断融入到微软全球创新及研发体系中,使中国成为全球创新的核心。 附录:更多花絮 如何更加实时、快速? 在美国总部有Office 365的运营控制中心,矗立着我们经常看到的一排排显示屏,或摆在桌面上、或悬在半空中、或挂在墙上,所有的屏幕上都是各种统计图、统计报表和系统状态评 估数据,像仪表盘一样,中心管理人员就通过这些“仪表盘“来监控Office 365云服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其中SharePoint的健康监测、故障处理和大数据分析/报告都是由SharePoint Online中国研发团队开发,需要通过对底层数据、用户反馈等各类数据进行抓取分析,在最快的时间内追踪系统问题所属产品模块,并定位到相关产品开发的 负责人,以确保SharePoint的健康、稳定、快速、安全地运营。 这就意味着除了Office 365运营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要实时在线之外,所有的产品研发部门,都要留人随时待命(on call),也就是说这些产品开发工程师除了要承担自己产品的开发任务,还要轮流值班,承担7X24小时的on call任务。 新技术学习量剧增 SharePoint Online中国研发团队在架构其大数据分析平台时,因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完全不足以支撑如此大的平台规模,而必须引进新技术来解决该难题。在不断探讨之 后,他们决定采用微软搜索引擎Bing的分布式数据处理架构,并因此需要与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Bing、SQL Server乃至Yammer团队进行多轮深入的技术探讨,其间遇到的问题,甚至是其他这些团队也从未见过的,他们在一起共同攻关这些前沿技术难题。例 如,利用MSRA的计算模型后,从底层抓取数据,寻找故障源,所花费的时间从原来的7、8个小时缩减至半个小时。 这不仅考验了微软内部团队协作与技术共享机制,也意味着工程师们学习新技术的速度和数量都必须要远远超过从前。在考验研发人员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同时,也是对微软全球研发管理机制和文化氛围的挑战。 中国团队承担全球核心开发任务 Exchange Online中国研发团队所承担的EAC平台开发,是Exchange全球8大核心主题之一——易管理性(Manageability),所有该主题相关 的架构、设计、开发、测试任务都是由该团队独立完成,最终体现到EAC平台。该平台同时用来管理Exchange 企业版和Exchange Online服务,两个平台,同一套架构,一方面传承了Exchange企业版的强大功能优势,并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兼顾了在线服务的轻量级优势,两个 平台的管理员可合而为一,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平滑切换,高效地实现混合云管理,大大降低了IT管理的复杂度和作量。目前,EAC的架构已被被全球多个研 发团队认可,直接拿去使用以替代自己原有的架构。例如Office 365全球管理平台开发团队计划在下一个版本中使用这套架构,同时其Reporting Service模块的架构,也被其他团队相中并决定使用。 SharePoint Online中国研发团队所承担的全球核心主题名为Service always available,同样,所有该主题相关的架构、设计、开发、测试等任务也都由该团队全权负责。由于该平台在此次Office 365中的出色表现,在下一个版本的Office 365中,MODC将承担整个Office 365运维管理平台的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