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的介入 Google 加入 WebKit 的开发是在 2008 年 Chrome 浏览器推出前后的事情。Chrome 浏览器使用 WebKit 引擎是 Android 团队的建议,而 Chrome 主要用的其实还是从 KHTML 那里来的 WebCore,它不太用 WebCore 之外苹果开发的东西,而是使用自己开发的多进程浏览器架构等。 但是 Google 毕竟资源和人力雄厚,在上周从 WebKit 分支之前,大约 50% 的 WebKit 更改来自于 Google 的开发者,剩下的一半大多数来自于苹果,其余来自于第三方开发者,比如 KDE 的开发者。虽然 Google 的开发者开始提交大部分的 WebKit 更改,但是 WebKit 的最终决策权还是苹果的。据一些第三方的 WebKit 开发者透露,苹果和 Google 的开发者在交流时没有一般开源开发者的那种相互支持,反而更像两头相互打量的狮子,气氛比较紧张。 Blink 引擎的新闻爆出之后, Hacker News 上立刻开始有双方的开发者发表评论。多数评论认为苹果目前的 WebKit 更改提交政策对非苹果的开发者是有敌意的,尤其在 WebKit 2 这块。更有很多人认为 WebKit 2 完全是苹果单方推出的一个产品,而且根本就没有和 Google 以及其它参与 WebKit 开发的人进行协商。 苹果的开发者也对此给予了答复,苹果 WebKit 团队领头人 Maciej Stachowiak 说:
无论谁是谁非,苹果和 Google 这两家在 WebKit 中明显已经各走各的路有一段时间了。KDE 是一家完全开源,对苹果没有任何实质性威胁的开发团体。如果当年苹果和 KDE 都不能够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它是不可能和 Google,一家在多个领域与苹果有你死我活级别竞争关系的公司,有什么良好合作的。虽然之前有很多人认为 WebKit 项目有点像柏林墙上的一个缺口,但这明显有点天真了。 谁将拥有未来 未来的事情我们谁也不知道,但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有这几点:
如果我非要下赌注的话,我会赌 Blink 逐渐取代 WebKit,因为 Blink 对于 Google 是有战略性意义的,而 WebKit 对于苹果来说只是它封闭性花园中一只开源的黑羊。 从 WebKit 的这段历史,我们还看到了什么?第一,大公司永远以自己的利益为导向。第二就是,最牛掰的工程师是开源项目的工程师,尤其是 Unix 这个生态系统里的开源项目;Chrome 用的 WebKit 根本还是 KDE 写的 WebCore,和苹果基本没有什么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