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个体应该更加会思考 如果速度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思考就成了最主要的奢侈品。 今天还有什么不是速度第一呢?举例来说,假如电台主持Jürgen Domian在他的一条Facebook帖子被删掉后,便公开对网络审查恶言相向,那么他能够迅速收到1万次“赞”。假如演员Katja Riemann接受了一次失败的电视采访,哇塞,这一观点就会迅速传开:她是让人忍受不了的二货。 当“赞”的世界开始滚动的时候,Facebook可能并无审查制度以及采访Riemann的主持人表现糟糕的事实则销声匿迹了。此外,我们能从真实的生活中认识到什么?当所有人都如此欢愉的被纳入其中的时候,谁可能会成为败兴者呢? 网络上并不应该存在暴政,那里存在的应该是现代性的“一起来赞”,数字时代的机会主义。 “你们都是个体”,在Monty Pythons的经典电影《布莱恩的一生》中,绝望的布莱恩向追随他的大众这样呼喊到。大家是怎么齐声回答的呢?“是的,我们都是个体”。 有些事情永远不会改变。 (作者系《法兰克福总汇报》专栏作家,译者:弗里德里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