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与实时 快网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实时性。你的朋友听了一首歌,你就立马接到一条通知。这两件事情之间的时间越短越好。 实时性的互动会随着事情发生而发生。但是,适时性的互动会在你需要它发生的时候而发生。有一些实时性的互动是适时的,比如关于地震的新闻,但是不是所有适时性的互动都是实时的,应该说绝大多数都不是。快网是围绕实时性的,但是慢网是围绕适时性的。 慢网主义产品很好的一个例子是Instapaper。Instapaper让人们可以把一篇长文章收藏起来,然后有时间时候再读,它把发现,然后阅 读一篇长文章这件事情从实时性变成适时性。如果继续用与食品的比喻,它就像把吃的放进冰箱,然后饿的时候再拿出来吃,唯一区别是文章是不会因为时间而变质 的。 iDoneThis也是把一个简单的、实时的、与后端数据库的互动分成几部分。一个典型的应用可能会让你直接输入你做过的事情,然后马上更新你的日 历,显示给你看。但是iDoneThis把最后两个步骤从几秒钟的时间变成了半天的时间,数据库会在半夜的时候更新,然后第二天早上出现在你的邮箱。 这个概念的另一个名字是“回合制”,像回合制游戏。传统的桌面游戏像Scrabble和Pictionary如果在生活中玩会比较耗时,几个人需要 在同一个时间在同一个地方玩儿。但是把这种游戏拆解开就是类似于Draw Something之类的手机游戏,原来很难组织而且很耗时的活动变成了一种可以在手机上闲的时候玩一小会儿的东西。Instapaper是回合制的阅 读,而iDoneThis是回合制的事件记录。 但慢网不仅仅是适时性。毕竟,Email也是回合制的,但是我们邮箱是给我们带来快网压力最多的来源之一。如果同时玩很多个这些回合制的游戏,我们会很快被压垮。这种情况缺乏的是一种节奏性。 节奏与随机 假设我告诉你有一部新的很棒的电视连续剧,每周三晚上9点到10点播出。如果你决定去看它,那么你会腾出这段时间来,每周定时收看。每周定时收看会 变成一种潜意识行为,而你的注意力会更多集中在节目本身。但是假设我告诉你,这个节目有可能一小时,也有可能半小时或两小时,可能是周三播出,也有可能周 二或者周四。这样的话,这就不光是看节目的问题,而变成了这个节目下一次播出会在什么时候?如果你很想看,你会习惯性的时不时打开电视,看看它是否正在播 出。 在快网的世界中,我们每天都会面临这种情况。新行为主义创始人B.F. Skinner的强化原理认为随机性的积极强化是最具有成瘾性的。我们邮箱中新邮件或者聊天应用中新消息的随机性和频率很容易刺激我们大脑中对强化物的反 应。当然有时候我们会在查看邮件、手机时获得意外的惊喜,但是它的问题是这种随机的强化条件作用会培养依赖性,而依赖性会导致脱隐症状。 可靠的节奏会带来可以预测的结果,而节奏本身也是一种节制的体现。iDoneThis这种应用就是有节制的:你每天会在同一个时间收到邮件,每一次互动需要的精力也基本一样。它是不同于查看Email邮箱的,因为不同的邮件之间对于我们时间和反应速度的需求有很大区别,也就是说我们有时候几分钟就可以处理完所有邮件,但有时几小时还没有回复完。 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Email方面的效率改善系统主要也是节制和规范化。比如这些系统会让用户统一化对邮件的处理:删除、存档或者加入任务列表,同时也会规范化查看邮件的频率和时间。 另外一个节奏性服务的例子是Budge。Budge利用通知来提醒用户做一些日常生活中琐碎,但是有益的事情,例如用牙线、测量体重、养神等。第一次注册之后,用户与Budge的所有互动都是通过通知提示和短信来完成的,所以用户根本不用访问他们的网站或者打开应用。 这也是慢网与快网最大的差异之一:快网围绕的是目的地,而慢网则围绕每一次互动。快网是由一个个主页、邮箱、和仪表盘组成的,而慢网是由一个个适时 的提醒和互动组成。快网希望拥有很高的浏览量,因为浏览量就是广告收入,但是慢网更在意的是产品的效果。Budge最疯狂的一点是,它越有效果,我使用的 就越少。如果我已经养成了每天用牙线的习惯,我就不需要Budge的提示了。Walter解释这一点解释的比我要好:
这不意味这慢网公司不能增长,这只是说他们会把产品的效果放在首位。有效的产品会让用户更加忠诚,我可能不需要用Budge来提醒我用牙线了,但是我还想培养其它的习惯,有一次成功案例之后,我会更加信任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