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如果有人用ARM芯片来做服务器芯片,肯定会被认为是疯了。而Calxeda却将这个看似疯狂的想法变成了事实,并于2011年发布了第一款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芯片产品,去年上半年开始成规模生产,今年已经有发运。目前,Calxeda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产品也正在火热的研发中。 近日,Calxeda 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Barry Evans、Calxeda副总裁、销售与业务拓展Bob Baughman、Calxeda亚太区销售和业务拓展总监贾仕贤,以及Calxeda中国区总经理李嵘在北京举行了媒体沟通会,就低功耗服务器市场的发展趋势、Calxeda近期的更新以及Calxeda在中国市场的计划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沟通。 随着移动设备和社交应用爆炸性增长,数据中心的规模越来越大,用户对于规模和效率越来越敏感。在这样的趋势下,超低功耗的解决方案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调查表明,超低功耗市场将面临爆发性的增长,到2016年,市场容量将会达到90亿美金。 【图1】从左至右依次为:Calxeda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李嵘,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成员Barry Evans,亚洲业务发展总监贾仕贤(Aaron Grassian),销售及业务拓展副总裁Bob Baughman 这个市场的竞争者主要分为两大阵营——首先是以传统服务器芯片供应商英特尔为首的,这个阵营最大的优势就是制程制造工艺,完善的生态系统以及对多种计算场景的全方位支持;而另外一个阵营,则是以ARM为核心,从移动通信市场上跨界而来,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低功耗。 Calxeda——不只是ARM 作为将ARM这一阵营的领头羊,Calxeda在把ARM架构引入服务器领域之后,如何在竞争中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Barry Evans 在采访时强调,Calxeda不只是ARM。除了标准化的ARM内核之外,Calxeda 还有自身独特的优势,Calxeda的EnergyCard集成了Fabric Switch管理模块,4个服务器的功率只有20W。并且机架与机架之间的边界变得非常的流畅,不像之前那么清晰。 【图2】Calxeda EnergyCard四节点优化设计 “低功耗芯片只是未来系统的起始点,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对数千个甚至更多数量低功耗芯片的互联和管理,” Bob Baughman如此表示,“而Calxeda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对于大规模数据中心系统的管理能力,我们将网络和管理的功能集成在了芯片中,可以实现灵活扩展。” 如Calxeda的产品路线图所示,Cortex-A15、Cortex-A57等产品将陆续面市。Calxeda将在今年开始大量出货ECX-1000产品,并在今年着手研制第二代“Midway”基于ARM Cortex-A15架构产品,预计2015年上市;同期开始研发基于ARM Cortex-A15架构代号为“Lago”产品,并于2016年推出。 【图3】Calxeda路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