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盲人患者“看到”世界
海伦·凯勒的世界里,充满光明和美丽,但很可惜她的生命中对世界的感觉唯有想象。好在谷歌眼镜有望解决这一难题,让盲人群体能够切实的感觉到世界的存在。不过这里我们并没有用看到形容,而是用感觉到来描述,是因为这是一种视觉辅助技术。目前,已经有开发者在尝试开发一种类似“声纳”的谷歌眼镜应用,通过眼镜捕捉图像内容,然后再转录成声音讯号,传递到盲人患者的耳中。
谷歌眼镜变相的帮助盲人患者感知世界,仅仅只是穿戴式计算设备在医学健康产品领域应用的一个缩影,相关的拓展应用也不难想象,比如借助骨传导技术,推出类似助听器相关的产品,帮助有听觉障碍的患者更加方便的与人沟通、交流。

全息投影“无处不输入”
外挂在智能手机上后,可以利用语音来控制谷歌眼镜收发短信。虽然语音控制并不新鲜,但是在穿戴式计算设备上,语音交互的出现尚属首次。不过有消息称,谷歌对键盘输入的交互方式仍然情有独钟,并且已经申请了一项与谷歌眼镜相关的全息投影技术专利,能够将UI投射在用户的手上,然后利用触控进行交互。
实际上,在手掌上进行人机交互并非重点,更重要的是利用全息投影建立起来的交互模式。可能很多人看到过在玻璃镜子、汽车挡风玻璃上进行触摸的概念视频,而全息投影就能够将这些概念功能带入现实生活当中,让用户在穿衣镜上也能浏览网页。

实景导航“看到哪,走到哪”
民用领域,GPS已经被更为小型化、轻量化的移动应用程序挤压的“苟延残喘”,而仅仅只在特定的军用和商用领域地位不可动摇。通常,传统的GPS设备提供的定位数据和人机交互方式相对固定,然而随着谷歌眼镜的崛起,GPS产品在这些行业的优势,也将会逐渐的丧失。
文章开头,我们就提到了谷歌眼镜的发送地理位置功能,而这也是对GPS功能的一种应用。基本的导航定位功能方面,谷歌眼镜由于配备了眼镜片,无论是使用还是便携,都要比GPS产品更加方便,甚至可以配合上面所说的全息投影技术,将地图导航信息直接投射到挡风玻璃上,构造出一副所有人都能够看到的二维实景导航模型,再利用谷歌眼镜对社交网络服务的整合,将这些内容和信息整合至地图服务当中,融入社交化的LBS特征。
结语
谷歌眼镜是技术发展的产物,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基础功能的改善,逐步替代生活中一些传统的电子产品的可能性也就会越来越大。当前版本的谷歌眼镜,只能够替代少量的产品,如相机、导航仪等产品,但是在未来并不排除替代电视机、投影仪等更多的产品,甚至也可能成为一款兼具生理健康数据检测的设备。
然而,一种技术从概念阶段到最终的商业化,要经历很多的过程,其中备受争议的话题就是技术的可能性和伦理道德相冲突的矛盾。不久之前,西雅图的一家潜水酒吧就在Facebook上贴出了告示,禁止谷歌佩戴谷歌眼镜进入,防止用户隐私泄漏,同样的问题还会出现在澡堂、更衣室等等地方。不久之前举办的“西南偏南大会”上,谷歌开发者布道师蒂莫西·乔丹在Q&A环节中,被一名听众质问,“我厌倦了应用程序铺天盖地的乱推送”,因而如何逐步引导用户接受,也是谷歌要在这款眼镜形态的穿戴式计算设备上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