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特尔手机,一个挥泪斩马谡的故事 英特尔是另一个悲壮的先驱。2007年苹果iPhone引领了智能手机的新一波狂潮,但在此之前,英特尔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手机的尝试,但由于盈利情况不好,英特尔于2006年将手机芯片部门XScale卖给了Marvell。 英特尔的手机历史,比苹果早了整整四年。2003年,Intel推出了第一款基于移动设备的处理器PXA800F。它被看成是英特尔进入语音通信与互联网接入领域的无线便携终端架构(Intel PCA)重要产品,能提供无线上网、播放音乐等应用。 当时市场对智能手机的需求非常平淡,而PC则是处在一个不折不扣的黄金时代。在成立的这段时间内,这个手机部门累计亏损了数十亿美金。 2006年,英特尔历史上最短视的一幕出现了。公司将通信与应用处理器部门以6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美国的Marvell公司。这笔交易被认为是导致了现任CEO欧德宁提前退休的原因。虽然英特尔在这几年获得了PC上的巨大成功,但却在丧失来自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机遇。 ARM架构在智能手机上的兴起,完全打醒了英特尔。于是,一场追赶的大戏开始上演。2010年,英特尔开始谋划购买德国的英飞凌移动业务,累计花了14个亿。 此外,一系列针对智能手机业务布局的并购也在展开。英特尔通过英飞凌收购了德国一家专门从事LTE技术的公司-Blue Wonder。据介绍,Blue Wonder公司专注于LTE的经验,将弥补英飞凌无线晶片部门(WLS)长期存在的LTE发展不力。 围绕智能手机芯片的整合也在展开,英特尔收购了McAfee并将其作为安全解决方案整合进自家芯片中。McAfee收购了Trust Digital和TenCube这两家移动安全服务公司。 除了手机,英特尔还尝试从硬件跨界到软件。2010年,英特尔和诺基亚合作开始从事MeeGo的研发,这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便携设备操作系统。最终的结果是,诺基亚制造微软单方面撤出,Meego在推出数款产品之后夭折。 但是,当年为了利润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严重阻挠了英特尔的移动互联发展。在ARM已成大势的前提下,英特尔的追赶变得举步维艰。最新的数据显示,英特尔在国内试水智能手机的首款产品销量,仅2万部。 3,惠普的Palm,一个被忘记的曾经王者 Palm本来是最有希望成为平板霸主的一个厂商,但这家公司经过几年折腾之后,已经离死不远了。早年,Palm是掌上电脑的代名词,几乎垄断了手持设备市场。其知名的操作系统被称为Palm OS。需要说明的是,这个Palm OS并不是后来大名鼎鼎的WebOS。 同Windows CE一样,Palm OS也是一款嵌入式的操作系统。1996年,Palm第一个成功的掌上电脑问世,名称为“Pilot”的轻巧随身PDA产品。推出之后的十八个月内,它卖了一百万台,这在当时是个奇迹。此后,Palm一直是掌上电脑这一领域的霸者。 Palm最知名的PDA产品是Treo系列,其功能包括个人数码助理、话音通讯、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等。2006年,Palm的策略开始更改,其Treo型号开始同时使用Palm OS及Windows Mobile。 平台老化使Palm OS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单纯的Palm OS产品不好卖了。Palm对Palm OS的信心开始不足,竟寄希望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意识到Palm OS平台的老化问题,WebOS的问世也就不远了。 WebOS平台事实上是PalmOS的继任者,webOS将在线社交网络和Web 2.0一体化作为重点。智能手机Palm Pre是首部搭载webOS系统的手机,两者同时于2009年的美国CES上展出。 尽管新产品不断,但销量不佳,围绕Palm公司的动荡一直没有停止过。众所周知的是,2010年4月,惠普收购了Palm连同WebOS,但惠普的管理层一直处于动荡之中。 直到2011年2月,惠普才正式推出了其首款webOS系统平板TouchPad,这也是惠普正式推出的首款平板产品,同时发布的还包括Pre 3和Veer两款手机,同样采用了WebOS操作系统。但这两款产品被看成是WebOS的回光返照式的尝试。 2011年8月,惠普终止运营与WebOS相关的手机设备与平板电脑业务。WebOS将用于授权,或做打印机或汽车相关设备的系统。这意味着曾经掌上电脑的王者是彻底的完了。 4,不是掉队,诺基亚是彻底掉到沟里了 诺基亚曾经是一个手机行业的“必需品”,如今,它被公认为缺席了移动互联网盛宴。让我们看一下诺基亚是如何一步步掉到沟里的。 诺基亚始借助Symbian系统,逐渐发展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数据显示,1996年开始,诺基亚手机连续15年占据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2009年诺基亚公司手机发货量约4.318亿部,2010年第二季度,诺基亚在移动终端市场的份额约为35.0%。 但诺基亚的好运到此基本上就宣告结束了,原因是在这几年,触屏代表的智能手机开始兴趣,iOS和Android平台开始流行。2007年,苹果推出基于iOS的iPhone;2008年,谷歌发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触控屏幕手机最终终结了诺基亚连续15年占据手机市场份额第一。2011年,诺基亚在智能手机的份额从2010年的33%降至14%,落后于苹果和三星。这拉开了诺基亚大溃退的序幕。 本月,Gartner公布了诺基亚第四季度的业绩,手机市场份额为18%,创下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苹果和三星垄断了手机的利润,诺基亚是一家手机不赚钱的公司。而纵观2012年全年,诺基亚智能手机全球销量为3930万部,同比下滑53.6%。 在这期间,一场诺基亚混乱的改革也相继发生。作法之一是革了Symbian的命。2011年4月,诺基亚宣布将塞班的所有开发和技术支持外包给埃森哲,自己不再参与塞班的开发和技术支持。对于这款陪伴了诺基亚多年的产品,诺基亚没有做到敝帚自珍,而是选择了一个PC软件厂商开发的产品当替代品—Windows Phone。2011年2月,诺基亚宣布与微软达成合作,设计生产Window Phone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 实际上,除了Windows Phone,诺基亚还做过一个尝试,就是和英特尔合伙做Meego。但众所周知,2011年诺基亚放弃了Meego,这期间仅推出了一部Meego手机-诺基亚N9。Windows Phone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仅个位数,这也注定了诺基亚的杯具。 迷失的代价:落后一步,十步难追 可以说,苹果和谷歌是借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完成了对微软和英特尔的逆袭。中国有一句古训,叫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微软总裁鲍尔默就信誓旦旦的说,将坚定不移的进军移动互联网,不会给自己留第二条后路,而英特尔也以总裁欧德宁的提前退休来为移动战略失误买单,但丧失机会之后再追赶,谈何容易? 微软发出了向移动互联进军的最强信号,但Win 8和Surface双双面临销售不佳的困境。英特尔从2010年开始奋起直追,并推出数款联想、摩托罗拉品牌的智能手机,但其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不到1%。 惠普则是最能折腾的公司,完成了对Palm和WebOS的控制权,但最终放弃了基于WebOS智能机和平板的研发,转而投靠Android阵营。同样对移动互联反应迟钝的,还有戴尔。这家公司谋求了私有化,而私有化的原因是该公司的股价被长期低估。至于被低估的原因,是因为这家公司更多的是被看成廉价PC的代名词,在移动互联领域毫无建术。 丧失移动互联网机会的微软、英特尔以及惠普戴尔还能坚持多久?华尔街的投资者以低股价给了这批不思进取企业以惩罚。但如果上述企业未来在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型上仍不见效,那么,或许他们就是下一个黑莓,或者下一个诺基亚,倒闭或者深陷泥潭也是转眼之间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