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Kuro等离子电视 先锋在家电市场的一度是傲视群雄的佼佼者,以无与伦比的黑面水平著称,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将很多面板放在一起对比,比如LCD面板靠近等离子面板,然后关灯,来对比不同面板的漏光和背光水平,进而突显自身产品的优势。 2008年到2009年,先锋登上 “黑色艺术”顶峰,推出一款名为Pioneer Kuro的等离子电视,Kuro在日文中的意思即“黑色”,时价6000美元。 “当时这款电视推出时,市面上还没有统一的黑面水平测量标准”,一名Kuro电视用户并且对电视产品知之甚多的编辑Ben Drawbaugh说道,“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传奇,Kuro能够吸收环境光源。”即便是关闭状态下,Kuro同样存在优势:其屏幕材质要比其它竞品更黑。 四年之后,Kuro依旧是这一领域的王者:“当其他厂商开始全方位超越先锋时,唯有黑面水平无法与先锋旗下的Kuro相提并论”,Ben Drawbaugh介绍。 屏幕黑面水平并非只是单纯的斗气:实际上切切实实可以用肉眼观察的到,至少在观看电影昏暗场景时,通过降低黑色的基底,可以观察到更多细节和黑色色彩梯度。 对先锋而言不幸的是,这是一个液晶占据主流的时代,再精品的等离子电视生产商也会显得不合群。这不仅是因为液晶面板的价格降低和功能得到提升,也在于等离子已经经受不住老化、重影和眩光的坏名声。2009年,先锋最终将旗下电视机业务出售给松下,虽然后者仍然在坚守等离子之路,但在技术上仍然达不到Kuro的黑面水平。 微软IntelliMouse光电鼠标 30年前,微软硬件部门诞生,当Word团队提出鼠标的需求之后,这个新生的团队立即打造了一款因为两个绿色按键和丑陋的外形而得名的“Green Eyed Monster”(绿眼怪兽),并在1983年随新版Word打包销售,时价高达200美元。 1993年,Excel团队同样提要求,寻找一种更容易的表单滚动方式,鼠标滚轮的概念正式形成,最终永久性的改变了鼠标的特征。随后Word和Windows团队都意识到了这一概念的优势,促使微软硬件部门开始在鼠标研发上进行新的尝试和突破。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工程学开始成为影响微软硬件产品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1996年,在这种因素的推动下,微软成功的打造出了一款IntelliMouse鼠标,并且获得了微软多达20款软件绑定销售的待遇,时价100美元,而也就是这款鼠标,彻底定义了现代鼠标的全部特征。 1999年,微软趁热打铁,继传统IntelliMouse鼠标之后,再度推出了一款升级版IntelliMouse光电鼠标。但即便是在操作系统和计算机日新月异的今天,IntelliMouse鼠标的设计仍然是主流设计标准。 在IntelliMouse鼠标设计范例正当时的今天,微软的硬件部门同样也在进行一些非对称的时尚硬件产品设计和研发工作,比如Arc Touch鼠标和Touch Mouse鼠标。这些鼠标既表现出了微软意图在自身建立的鼠标设计规范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也反映出鼠标跟随操作系统的演变而演变的趋势,或者说硬件和软件协同发展的趋势。 但无论如何,如果接下来你会遇到滚轮操作,或者谷歌地图应用上轻轻滑动鼠标进行缩放操作,或者仅仅只是下拉刷新,应当要记起,这些都是来自雷德蒙德人的馈赠。 Palm V 智能手机时代前夜,1990年-2000年间,PDA(个人数字助手)设备风靡一时,Palm Computing在当时就是一个PDA时代的弄潮儿。 1998年,Palm Computing经历了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公司凭借Pilot和PalmPilot系列赢得众多追随者。同年三月份,Palm III问世,作为PalmPilot的升级版,更加具备时尚气息。 当时,这些设备的出名并不是因为工业设计,而更多的源于功利主义。像早期Palm系列设备的外形巧合般的成为商务用户追捧的热潮,并可以随时从口袋里拿出来查看电话号码,但实际上这些设备并不好看,不能称之为抢眼。 Palm非常睿智的看出了其中的弊病和机遇,并与知名设计公司IDEM合作,于1999年推出了大名鼎鼎的Palm V。这款设备和当时所有的PDA都不一样,不仅仅具有PDA的功能,而且外观亮丽。机身采用铝制金属,内置锂电池,厚度仅10mm,而这些工艺和选材直到10年后的今天才真正开始成为主流,遍地开花。对于整个行业而言,Palm V的宣告了一种全新的智能手机哲学:功能和外观并重。 Game Boy Micro 2005年堪称任天堂手持设备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任天堂DS正在逐步的向最成功的手持游戏机产品迈进,与此同时Game Boy Advance SP也开始集中精力主攻Game Boy品牌的优势,作为掌机产品线的后备生力军。而后,任天堂又发布了时价99美元,且超小型Game Boy Micro游戏机,专门用于运行GBA游戏。但是这款掌机仅仅只是在外形上作出了变更,性能与Game Boy Advance SP无明显差异,而且两者配件也不相容,其诞生的必要性并不迫切,但即便如此依然称得上是一款令人惊艳的产品。 Game Boy Micro最重要的特点非机身尺寸莫属,甚至可以说小的不能再小。机身屏幕只有2英寸,重约81克,不足传统版本GB掌机重量的一半。而正是其超轻和超小型的特点,这款掌机便携性超强,甚至可以揣在口袋随身携带。除了重量和尺寸外,外观设计方面同样在任天堂设备当中也是独一无二。 人们经常用“人无完人”来形容一个人,设备也是这样。Game Boy Micro的问题可以说成是“成也尺寸、败也尺寸”。败笔则源于超小型的屏幕并不是文字游戏的理想设备。另外,机身屏幕容易划伤,而且整机构造和人体工程学相违背,并不适合长时间的游戏。但有时候,成功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不得不做出的牺牲,而Game Boy Micro的诞生也意味着这些牺牲是值得的,尤其是这种建立在尺寸、样式和屏幕的联合,使得这款掌机成为任天堂产品史上的一个点睛之笔。 Neo Geo Pocket Color 掌机市场经历了太多的变数,但也存在一些长期不变的现象:任天堂的主导地位。尽管如此,一家名为SNK的公司还是不遗余力的通过推出出众的硬件设备来占领所剩无几的市场份额。然而其初代产品命运依旧和定价过高的游戏主机一样,并没有在掌机市场取得太大的成功,好在后期推出的产品,尤其是彩屏版本Neo Geo Pocket Color则是创造了一个其他厂商所不能及的历史:把街机装进口袋。 即便到了今天,掌机游戏的操控难度远非智能手机或者平板设备的触控操作方式所能及。在当时,像任天堂这样的厂商甚至需要专门为3DS这些设备推出专门的外挂,辅助游戏操控。而在1999年,操控的限制更加明显,掌机设备只有一个方向键、两个按钮,而且这已经算是超高标准的配置。而后NGPC摇杆彻底的改变了游戏的操作方式。或许对于一家专门致力于街机生产研发著称的厂商来说,推出这种操控方式并不令人意外,然而正因为这种操控方式的出现,使得大量在其他平台和设备上无法操控的游戏,先后涌入到新的平台。玩过Virtua Fighter或者Game Gear的玩家对此应该深有体会。NGPC推出摇杆操控方式的伟大之处在于,让格斗游戏和掌机不在矛盾。 随着大量的游戏的涌入,SNK也在着手制作一些精简版的街机游戏用于在NGPC平台运行,最热门的非《拳皇》系列莫属。NGPC版本并没有街机版本复杂,毕竟只有两个按键,但却同样可以完美运行,而这些均得益于优秀的摇杆设计。 SNK的逆袭也并非没有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并不钟爱街机格斗游戏的玩家,SNK未能拿出合适的产品或者游戏来吸引用户,其大量的游戏均移植自其它平台,差异化的优势仍然不明显。 三星 BlackJack 三星BlackJack和HTC HD2一样,同样是一款运行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手机,机身配备一块320x240分辨率的2.25英寸显示屏,在当时也是一款奢华、大气的产品。而在2006年,如此之大的屏幕也令很多消费者赞不绝口。BlackJack问世6个月之后,iPhone手机问世,但在当时,iPhone的硬件规格并没有比BlackJack出众多少,尤其是前者机身厚实的黑色塑料外壳、美观实用的全键盘均是当时消费者热捧的元素,甚至像黑莓这样的厂商就是因为全键盘而异军突起。此外,BlackJack还配有一块大容量电池,续航时间长,防摔性能也非常出色。 BlackJack的出众还在于这是AT&T定制的首款3G手机,这种待遇在当时就意味着如鱼得水、如日中天,甚至引发了消费者对手机的重新认识。而这款手机,也让很多用户第一次体验到高速手机网络连接的魅力。一直到今天,3G手机依旧是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主力产品。 MiniDisc 1992年,索尼正式推出了MiniDisc产品,而在这一阶段,索尼在消费电子领域亦是如鱼得水:Trinitron子品牌高档电视浮出水面,Walkman随身听风靡一时而Discman随身听也日益流行。在软件生态改变世界之前,索尼一度占到了消费电子市场的顶峰。这也难怪索尼会一意孤行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出全新的音乐格式产品:MiniDisc。 MiniDisc问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原因:索尼和飞利浦大力推行CD格式获得了成功,而在当时CD并没有直接取代盒式磁带。这是因为CD播放机做工太精致,在携带过程中易划伤,并且由于尺寸的原因不易携带,消费者也无法轻易的刻录自己的CD碟片,因而索尼寄希望推出一种全新的CD随身听产品,来解决这些问题,MiniDisc应运而生。 MiniDisc的概念非常新颖,尤其是非常小尺寸的机身以及塑料材质,不仅易于携带,而且具有防刮伤的特性。MiniDisc碟片也非常特殊,类似一块塑料软盘,内嵌一张CD碟片。 MiniDisc的诞生同样时运不济,在CD的全盛时期诞生,刚刚声名鹊起,却又遭遇到了MP3的围追堵截。相比MP3,MiniDisc的使用尤为繁琐,混乱的格式很容易让一些消费者摸不着头脑,而且价格劣势也非常的明显。但直到今天,因为MD拥有比大多数MP3更优胜的音质,依旧拥有自己的忠实支持者。 在与MP3缠斗数年之久后,因为种种问题索尼最终于今年叫停MiniDisc产品线。作为“少数派”的经典,MiniDisc项目的破产也引发了用户的激烈讨论,最普遍的则是那些拥护者的扼腕叹息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