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内的魅族、小米手机叫好叫坐,崭露头角不同,国外的手机制造商可谓哀嚎遍野。今天看到一则消息称苹果与三星公司在2011年Q4占据了手机行业99%的利润,排行第三的HTC则占据1%,其他手机制造商一片亏损。 在这么个前提之下,其他厂商想要突围谈何容易。然而他们的成功或失败与其产品中搭载的作业系统有着莫大的关联。 Nokia是最早推出智能手机的厂商,在iphone出现之前一直在市场上称霸,他的Symbian系统是他成功的关键,也是他失败的理由。微软的Windows mobile也同样逃不出如此下场。 集成电路界有个著名的摩尔定理,他认为处理器的性能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在硬件进步如此迅速的环境,Symbian以及Windows Mobile还运行在性能低下的硬件上,他们守着旧有的观念终究给后来者居上。 2007年之前,手机行业似乎进入了瓶颈阶段,大家都期待有新鲜的血液进入,打破手机业一成不变的阴霾,于是大家都把眼光放在了苹果公司身上,从 此各种猜想不间断,甚至连名字都为此想好了。就在2007年苹果公司不负众望,推出了全新概念的手机,它就是iPhone,就此改变了人们对手机的固有思 维。然而Nokia和微软这两个巨头并没有清楚认识到这个世界已经改变的事实,他们认为iPhone仅仅是个能打电话的MP4。 也许第一代的iPhone并没有达到一个作为智能手机的预期,直到第二代的iPhone 3G推出了APP Store,各种极具创意的应用软件 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百花争艳。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苹果的利润在2008年Q2开始大幅度增长。基于终端的内容服务市场潜力巨大,在iPod时代就已经 体现出来,苹果再次为此建立了完整的生态体系。其他厂商从硬件到软件服务都落下一个层次,被淘汰是迟早的事。 如今移动操作系统,是苹果的iOS以及Google的Android二分天下的局面,以及正在穷追的后起之秀,微软的Windows Phone。 Android是移动市场上占有率最大的系统,他从诞生之日起就被冠以iOS的模仿者,事实上他是集众家之长的系统,比如类似与 Windows mobile具有插件功能的桌面加上程序菜单的界面,类似与iOS的操作方式。Android是开源的系统,厂商可以为此进行深度改造, 鉴于硬件的差异性已经微乎其微的环境下,对系统进行深度改造就是各个厂商必须的项目,好的界面就是好的门面。正因如此,不同厂商推出的Android手机 用户体验也各不相同,其中索尼及摩托罗拉的系统连流畅性也不能保证。 Android也是以上三者之中提供完整多任务功能的系统,即应用可以在后台运行。而其余两者后台应用将会暂停不运行,让大家觉得在后台运行中 的假象是一个叫推送通知的服务造成的,以QQ为例,系统收到推送通知之后,用户打开QQ,他才会从新刷新好友列表,并接受信息。也许是Google基于对 Android中内存管理的自信,Android 4.0以前的系统中都不提供任务管理功能,实际上用起来十分糟糕,本来这系统对内存的消耗就大,一旦打 开大型应用(如游戏),他就会关闭其他在运行中的应用以释放内存,QQ也收不到消息了,没有保存的内容也没了。iOS的多任务虽然看起来相当敷衍,但是在 手机如此小的屏幕上就显得格外好用,毕竟屏幕只能显示一个应用。 Windows Phone一直不温不火,厂商对他的态度也不甚积极。尽管他有着全新的用户界面,但是大家对他的褒贬不一,一套不是大家都能接受 的界面已经是硬伤。微软对厂商使用他这套系统有着严格的限制,也就是说,厂商除了换壳之外,几乎不能对他进行什么改动。如此受众市场小,差异性小的系统, 厂商也实在难以对他提起兴趣。在行业都进入了4核处理器、高清屏幕的时代,微软的反应慢了不止一拍,Windows Phone手机的硬件依旧停留在上个 世纪,让用户如何爱上你。既然如此,微软何必不做得彻底,推出自身品牌的手机,效仿苹果从设计开始,硬件、软件两手抓,不用考虑其他厂商的配合之后,在捕 捉市场风向上会不会更有效率呢。 从iPhone推出至今,已过5个年头,Nokia的手机业龙头大哥之位已易主苹果,看着3.5寸屏上的方格图标会不会有些许疲劳呢,也许大家都在期待着新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