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仅用16小时完成我国最大面积的石油地震勘探数据三维处理,帮助石油企业找寻油气资源,到肩负起中国基因组学“思考大脑”的使命,再到为2012年春晚上“天鹅湖”等节目制作绚烂多姿的背景……“天河一号”———我国目前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正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成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动力。
“天河一号”的诞生改变了这一状况。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员徐炜瑕介绍,在科技部2009年正式批准成立首家国家级超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后,天津滨海新区和国防科技大学加快了项目建设步伐。经过一年多努力,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 “为了这一刻我们等了20多年。”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任刘光明是“天河一号”发展的见证者。2010年,他代表天河研发团队赴美领取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桂冠证书。 “我们仅用7个月时间就完成机房基础建设,4个月完成‘天河一号’的安装与调试,保证了在超算性能最佳的时期得到充分利用,使其成为当前世界上获得广泛应用的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刘光明自豪地说。 的确“天河一号”投入使用以来,已对我国科研及经济产生较为重大的影响。它打破了国外在高性能计算核心领域的技术封锁和禁运政策,为解决我国经济、国防、科技等领域的挑战性问题提供了重要手段。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曾代表我国参与了“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院长汪建告诉记者,不断涌现的海量数据成为“基因组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高性能计算机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曙光。“使用‘天河一号’,过去要一年才能完成的500人基因信息关联性分析,现在只需三个多小时,对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天河一号”的出现还大幅提升了我国高新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目前,欧盟已与天津超算中心开展了高性能计算技术的项目合作,双方将共同研讨未来超级计算机及应用技术的发展,为下一代超级计算技术研发提供指导。 刘光明说,包括德国国家科研机构于利希集团在内的国际企业用户,表示希望借助“天河一号”,逐步摆脱其他国家对其在超级计算机方面的技术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