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发展黄金阶段,因上网用户的增多,随之而来的便是网络犯罪。利用软件漏洞远程控制用户电脑、通过诱惑点击而致使用户中木马的手段屡见不鲜。其实病毒防护程序早就存在,但一直未能引起重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期间,安全防护、安全辅助软件也终于发挥了自己的重要性,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防火墙、病毒查杀、防恶意软件、定期推送系统补丁等相关功能。 留在记忆内最深刻的国产安全软件,莫过于江民KV300。当时还未流行USB端口,最常见的安装软件方式:1.通过3.5寸磁盘拷贝;2.CD-ROM或稍后发展的DVD-ROM光驱插盘安装。而KV 300是通过购买3.5寸磁盘来安装。但KV300是针对Windows 98和Dos模式推出的,基本用户有点搞不定操作步骤。因为它并不像后来出现的流行杀毒软件那样智能、简单易操作。
Windows XP时代,卡巴斯基、{敏感词}、江民、熊猫、瑞星、金山杀毒各领风骚。以智能、引导式用户界面为主导,深受各路粉丝厚爱。360杀毒虽然是后起之秀,因在当时收费市场打出免费杀毒牌,引得国人纷纷更换,目前依然有大批拥趸。 经过去年震惊全球的3Q大战后,众多安全软件厂商也纷纷转向免费杀毒的套路,以求能够在中国用户中竖立更好的形象与口碑,3Q大战意外引发安全市场的免费潮,也许是双方并未预想到的。 在互联网黄金时期,浏览器也逐渐成为重要应用。2004年2月9日,Mozilla Firefox首发第一版,在互联网时代揭开新的一页,结束了IE与Netcape争霸时代(Firefox是Netcape的后续研发)。Firefox的低调发布,直至2.0版才引起众多用户追捧,3.0的下载达到历史最高。之所以有众多用户追捧,因为Firefox采用不同于IE内核的Gecko(IE使用的是Trident),对一些页面因素支持优于当时坚挺了5年的IE6;而目前IE9已渐渐追上Firefox,但IE9因放弃Windows XP平台,市场份额低于Firefox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