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基础网络运营商中国电信,会不会领到中国《反垄断法》出台三年来的首张罚单?有消息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证实,相关部委已就宽带接入问题,对中国电信展开反垄断调查,并有可能进行反垄断处罚。 如果该判罚最终出台,将在中国公用事业及互联网行业引发震动。在此之前,交通、电信、石油、水电气、互联网等公用事业一直是外界反垄断的关注焦点,但至今未有受罚案例。 作为中国最大的宽带接入及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提供商,中国电信自身战略如因反垄断调查进行调整,对中国互联网的产业发展格局也将带来巨大影响。 是否有罚单 “是否进行反垄断处罚,处罚金额多少,目前都还没有最终结果。不过,基于前期的调查取证,不排除中国电信受到处罚的可能性。” 9月9月,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消息人士透露,相关部门此次调查自今年上半年就已经展开调查取证,相关部委与中国电信就进行了多轮沟通取证,还向联通、铁通等多家接入企业、研究机构及多位专家进行了求证。其主要调查内容,是中国电信在宽带接入及网间结算领域,是否利用自身具有的市场支配地位,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市场等行为。“通过前期调查,有关部门基本认为中国电信存在垄断行为。有可能计划对其进行违法收入1%~10%的惩罚。”该人士透露。 根据8月24日中国电信(00728.HK)公布的财报,该公司上半年营收1202.08亿元,净利润98.08亿元,统计期末宽带用户总数7009 万户,有线宽带接入收入为297.55亿元,占经营收入的24.8%。而根据此前的财报,中国电信2010年全年的净利润为157.59亿元。 一位运营商内部人士透露,中国电信高度重视此事,专门从多个省公司抽调人马,组建专门的团队应对此事。 清理“第三方接入” 知情人士透露,有关部门关注中国电信垄断,是源于部分企业机构针对2010下半年“断网事件”的举报,其证据材料也多来自这些企业机构。 2010年8月上旬,中国电信下发内部文件要求,各省公司对高带宽和专线接入进行清理,除骨干核心正常互联互通点外,清理所有其他运营商和互联单位等的“穿透流量”接入。 这一规定迅速引发行业内的震荡。 所谓“穿透流量”,指一些公司在中国电信购买带宽后,并不自己使用,而是转手卖给其他运营商赚取差价。 按照工信部规定,为补偿中国电信和联通的骨干网投资,运营商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只要用户上网产生网间流量,其他运营商都要向它们进行单向结算。但在实际操纵中,中国电信设立了“黑白名单”,予以差别定价,以高于其他客户的价格向其他的宽带接入厂商进行网间结算,以此抬高竞争对手的带宽接入成本。其定价与市场价格之间,价差最高可达数倍甚至数十倍。 “穿透流量”由此出现。通过这一办法,一些运营商能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接入电信骨干网。据中国电信一份内部材料估算,当时“流量穿透”使竞争对手单个用户成本下降25元/月。 中国电信斩断“穿透流量”之举,令其他接入运营商遭受重创。2010年8月12日至9月9日,27天内,仅广东铁通就爆发了37477件用户投诉,38443用户拒绝缴费,并有28210用户面临退网。据业内人士估测,这场清理波及的互联网用户可能超过1000万。 在工信部等部门介入下,事件以中国电信的清理力度放缓暂告平息。不过,在业界看来,由于网间结算的政策没有因此进行调整,类似的事件未来仍可能会继续出现,而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广电企业也将参与更多互联网业务争夺,矛盾甚至可能进一步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