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5日,Linux整整走过了20个年头。 环顾整个IT业界,能够像Linux这样大获成功,且前途似乎仍未可限量的技术实在不多。如果非要举出一两种能在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发展之后依然看不到发展尽头的技术来,可能也就只有以太网和互联网了吧。 在强手如林的操作系统市场上,Linux这样一个由“业余爱好者”所发起创建的开源项目,为何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辉煌?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但如果我们将Linux和其他几种主流操作系统做一些简单的对比,或许能从中悟出些道理来。 与其母体Unix相比,Linux从一开始看重的就是因商品化而可能获得巨大市场的x86架构,而Unix却始终执着于价格昂贵的少数高端系统。于是后者的失利就在情理之中。 和曾经是最大的敌人Windows相比,Linux从一开始就将互联网当成了自己的核心发展领域,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获得了充沛的前进动力,而Windows却像个喜欢恋旧的老人,始终偏执于桌面,当它最终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时,已经太迟了。 同始终封闭的苹果OS相比,开源的Linux形成了非常健康的开放的生态链,优势可谓明显。 当然,开放与封闭究竟孰优孰劣,我原本以为早就可以盖棺论定,但是由于乔布斯的革命性创意,由于iPhone和iPad的出现,以及苹果应用商店的巨大成功,现在要下这一结论似乎还为时过早。不过Android市场的迅猛成长,多少预示着开放可能更受欢迎。 十三年前,我曾写过一篇论述Linux奇迹般诞生和成长的文章:《Linux——自由而奔放的黑马》。此文后来在网络上流传甚广,文章标题也成了中文Linux社区的一句标志性语言,出现在了中国Linux公社的成立宣言中。此文还被全文收入多本Linux专著,并被多次解读。 我认为其中最好的解读,出自Linux专家、西安邮电学院教授陈莉君先生,她将Linux的诞生、成长和壮大总结为很经典的三句话,这就是:“诞生于学生之手,成长于Internet,壮大于自由而开放的文化。” 这,或许就是Linux成功的几大因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