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ry Finger 目前就职于Web托管网站Lwfinger.net,贡献的变更主要在于精简了rt2860sta和rt2870sta驱动的大量代码。 Dmitry Kravkov 目前就职于Broadcom,贡献的变更主要在于bnx2x驱动固件的更新。 Vasanthakumar Thiagarajan 目前就职于Atheros,贡献的变更主要在于精简了Atheros无线驱动的大量代码。 Mauro Carvalho Chehab 目前就职于红帽,贡献的变更主要在于移除了古老的Micronas drx397xD驱动的代码。 这样一看,好像主要参与的开发者都来自Linux相关的公司;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参与Linux 3.0开发的184名开发者当中,大多数来自下面列表中的几家公司: 相比之前版本的开发者参与情况,微软贡献代码数量攀升令很多人感到惊奇,不过考虑到Hyper-V应该没有那么多的变更需求,这种情况可能以后不会多见;来自非企业的开发者比重则在继续减少。 好事还是坏事? 站在商业化社会的角度看来,更多的企业雇员因为工作相关的原因参与Linux内核开发并非是一件坏事,这表示Linux内核作为商品的价值和可持续性。 然而这样的后果就是,主分支对于变更的倾向性会越来越严重。Con Kolivas是一个典型的Linux爱好者,其本职工作在医院,和Linux开发没有任何关系。根据Con Kolivas的描述,他因为一开始使用Linux桌面遇到很大的性能问题而参与到社区当中,并开始自己学习内核开发;他编写的很多补丁(标注为ck的patch)都是针对Linux桌面性能优化的,而且在Linux桌面用户当中有很多受众;但是,这些补丁很少被并入到主分支当中去,因为分支维护者总是说有其他更加紧急重要的补丁需要拉入。Con Kolivas感觉终端用户在Linux内核开发的社区里面根本不受到重视,最终由于这份失落感而决定退出。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Linux的主要应用领域在服务器,因此分支维护者将网络、存储、虚拟化驱动等补丁排在较高的优先级自然是无可厚非。不过从Linux桌面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发展方向无疑是很不利的,而发行版的开发者不得不自己想办法解决终端用户在桌面系统上的一些底层问题。 这就引申到了另一个方向:在Linux桌面领域,我们需要一个与Linux内核领域不一样的贡献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