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移动应用在多平台适配的原则 一个产品的规划,很少会仅局限于某一个平台,都会进行跨平台的适配。那应该如何进行适配呢? 这里主要有两个观点,以设备为中心来设计还是以应用为中心来设计;以设备为中心的设计师认为,应用界面应该与设备的设计规范保持一致,让用户快速上手,不觉得陌生。以应用为中心的设计师认为,保持所有的平台上的一致性,同时,很多多平台的应用开发工具也是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多平台界面移植的便利,但是对用户体验是否好,却有待思考。 在多平台适配中遵循如下原则 1) 客户端的设计规范应该以平台规范为基础 2) 在多平台中,应保持统一的品牌标识,包括logo,视觉风格,核心功能点等等。 3) 更多地与平台的特性相融合,运用平台提供的特色功能,来减少用户的输入或者其他体验提升点。如拍照输入,传感器的使用等。 每个平台都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 移动的特性决定了手机信号的强弱不均,如何处理在弱信号下的设计? 2) 需要考虑在断网情况下,如何快速恢复中断? 3) 如何设计手机推送的问题? 4) 如何尽量避免手机的固有限制,如屏幕小,输入不方便,电源紧张等? 5) 如何尽量通过手机的特有特性来提升体验,如各类传感器,声音提示等? 4. 后记 当我从3月份拟好提纲写这几篇文章到现在,不过短短几个月时间,各大公司的移动平台就都推出了新的版本,对平台特性总结的速度有些赶不上平台更新的速度。 从本质上说,iOS是一个开创性的设计,也引发了客户端的高潮,其他的平台还没有脱离iOS的痕迹,虽然各大公司都在努力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但是还远没有到开创、革命的程度。 除了这三大平台外,Blackberry,Palm WebOS也都在发布新品,体验也不逊色与三大平台,在客户端的设计上,非常值得大家更多地研究一二,说不定哪天主流平台就把他们的有点给抄了,你也是在为你的新设计做知识储备。 从客户端的交互设计上来说,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发挥平台的特性上的设计优点,把客户端的体验去做好,而不是去改变平台的设计特性。所以,做客户端设计的设计师,需要时刻关注平台特性的更新,这都是你提升客户端体验的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