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软件问题在哪 尽管在政府采购中国内软件份额不如国外软件,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国内软件是不是就一定比不上国外软件呢? “国内软件和国外软件在使用上差距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国内软件甚至超过了国外软件。”金山软件公司某老总称。他表示,尽管国外软件如微软在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上确实起步比国内早,并且在用户习惯上有很大优势,但从技术上来说,国内的办公软件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同时国内软件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价格:政府采购的微软办公软件要比金山WPS办公软件贵上几倍,而金山WPS的个人版已经全部免费,性价比则更高。同时他还表示,国内软件具有国外软件所没有的本地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不用需求进行专项定制和服务。 而永中软件方面的人士也表示,从功能使用上来说,国内的软件如永中office与微软差距不大,基本的办公需求都能满足。 永中软件与之前的永中科技关系密切。永中科技成立于2000年,曾经是国内软件行业的翘楚,凭借着永中Office软件红极一时。借助政府办公软件正版化的契机,永中科技在政府采购项目中频频中标。资料显示,在2004年的政府采购中,永中科技中标21个省市,占据该年度省级政府采购除微软外的最高份额。在2005年度的地市级政府采购中又中标40余家,在数量上超过40%,在整个地级市采购中也超过微软占据国内第一的份额。然而,好景并未延续。随着政府部门采购项目逐年减少,永中科技的经营业绩大幅下滑。从2005年的2071万元下降到2009年前三个季度200多万元的销售额。 永中科技的“倒掉”一时间舆论哗然,抛开企业自身的管理困境和利益纷争,对其破产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永中科技缺乏竞争力,当初的成功是政府扶持的结果,一旦没有政府扶持,破产在所难免。也有人认为,政府就不应该对国产软件给予财政等方面的特别支持。 对此,北京朗新天霁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蒋建军表示,这在意料之中。永中office在运营模式上存在问题:产品多是依靠政府采购,企业的成长依赖于政府的扶持。而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软件企业的真正成长要经过市场大潮的洗礼,经过市场客户的选择和淘汰,逐步完善成长。另外,在创新上也不够。业内人士表示,如今国内的软件大都存在这种问题,创新能力不足,不管是办公软件还是操作系统,一直在追求“中国自主”的东西,但实际上做的都不是很成功。 另一方面,据永中软件某高管表示,“我国软件的本土化起步较晚,在人才储备和技术储备上也还比较薄弱。”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王自强在今年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客观上说,与国外软件相比,国内软件产品还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差别,尤其在操作系统方面,和国外软件相差甚远,操作系统国产软件的替代产品数量有限。 国家信息安全能否保证 除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政府采购偏爱国外软件也是目前国产软件呈现劣势的原因之一。 中科院院士倪光南曾特别表示,切忌“软件正版化”变成“软件外国化”。他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政府在采购方面的做法太“大方”了,对国外软件毫无保留地开放,为了短时的利益,大量采购国外软件,让微软这样的外国公司赚的盆满钵满,却没有注意保护国内软件的利益。中国软件业实际上是依托内需市场发展起来的,但我们并没有用好,如果用好了,中国软件业可能比现在好得多。 他表示,实际上如今部分国产软件性能上并不比国外差,软件正版化应该更多地针对国产软件,特别是现在有的国产软件已达到可替代进口软件的水平,如CAD软件等,应大大增强这类软件正版化的力度。 这个观点已经被相关部门并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版权管理司副司长王志成提醒说,国内各级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中一定要避免三个错误认识:正版化不是微软化;正版化不是按照美国的利益进行正版化;正版化是根据国内的发展,维护软件的版权秩序,但是更多要促进民族软件产业的发展。 对于政府采购人来说,如何区分“国货”现在还存有疑惑,“对于政府采购来说,不存在国内软件和国外软件的分类,”有采购人表示。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外资企业都享受国民待遇。同时,中国的政府采购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和中资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是我国政府采购一贯倡导的原则。 大量采购国外软件,国家信息安全的保障也成了很多业内人士的担忧。 信息安全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工信部2011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指出要“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基于信息安全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我国政府采购对信息安全产品提出非常高的要求,“自主可控的国产安全产品”是关注重点。 为此,相关部门采购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政府采购国外软件中,信息安全的隐患肯定是存在的。为此政府在采购时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并签署相应的保密协议。而互联网知名人士洪波也说,政府在采购软件的时候,可以要求查看国外软件的源代码,从而提高政府对于国外软件的分析和测评能力。国家也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在涉及信息安全部分要使用国内的密钥,这些措施基本可以保证政府信息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