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引发追捧
从模式上来看,苹果与谷歌显然并不相同,正是Android的开源模式给中国的厂商们创造了机遇。尽管谷歌主导了Android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但Android Market并没有进入中国,这给Android终端厂家留下很多机会。设备制造商蜂拥而至,纷纷选择自建应用程序商店。
康佳集团彩电事业部研发中心系统软件所所长裴来隆曾对媒体说,“康佳智能电视的Android的应用商店会自己建,不会借助第三方力量。”第三方数据显示,仅一年时间,全球已有300家Android应用商店,其中中国有50家,还以每年30%速度在增长。TCL、长虹、创新工场、康佳等都瞄准了Android的应用通道。“如果谁的Android的应用商店得到更多用户和开发者支持,谁就有可能在其中找到新的盈利点。”裴来隆说。
Android的开源始终在惠及他人。开源使得手机方案商可直接将基于Linux的硬件驱动程序移植到Android当中,快速构造手机整体方案,也使得手机方案商可二次深度定制应用程序以及UI交互设计,同时运营商可通过二次定制Android系统主导手机的生产,从而整合应用,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移动解决方案,众多的软件企业也可以参与进来,为用户提供第三方的ROM解决方案,最主要的是,开源正在使Android的应用商店变得越来越多。而显然,谷歌对此乐见其成。
埃里克·施密特曾表示,Verizon、亚马逊等厂商推出多个Android应用商店对于所有人都是多赢的局面。他说,“应用商店的目的是帮助应用开发者赚钱,而不是为谷歌赚取利润。”此前,美国运营商Verizon推出自有应用商店,向用户销售Android应用。亚马逊也推出了Android应用商店。毫无疑问,未来会有更多的Android应用商店出现。
这些第三方应用商店显然是Android系统的新的分化形式。但是越来越多的应用商店使得Android的应用像天上的星星散落在大海里,当用户寻找适合自己的那一款应用时,经常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难以实现的“多赢”
另外,Android应用商店并非真如埃里克·施密特所说,对于所有人都是多赢的局面。作为链条上重要的一环,Android Market是催生创意应用并使之得以发行的重要渠道。但CSDN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2月20日,Android Market付费程序的销售情况不容乐观:仅有五款程序销售量超过了25万,且销售量在5万-25万的程序也不过38个。免费程序里只有近6000种程序的下载量超过了5万。有近半数的程序下载数量小于50,而程序下载量在5万以上的,只占所有程序的3.4%;下载量在1万以上的,也只有7.1%。相比庞大的Android终端数量,这个数据完全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谷歌不得不承认,Android Market的实际发展情况并非像设想的那样美好。Android平台经理埃里克·楚对媒体表示,谷歌对Android用户购买应用较少的情况感到不满,正在寻找方法对应用商店进行改进。
最挠头的恐怕是应用程序开发者了,他们终于意识到Android Market不是聚宝盆,应用放在Android Market上,也很难成为自己的摇钱树。
2011年谷歌对应用商店进行了改进,对于开发者而言,这无疑是一线曙光。更加准确的应用推荐和更好的商品化,还有谷歌正在大力投资促成通过运营商收费的模式,让用户更容易购买应用或在应用中购买虚拟物品,从而帮助开发者获得更多利润。埃里克·楚表示,从长远角度看,Android开发者将获得分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