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6、@36氪、DIY咖啡馆、氪星。坐在大象座椅上,我用思想打开水龙头,里面流出的是Twitter、新浪微博、Yammer、LinkedIn、知乎、Gmail、Tumblr、Facebook……
水开了。一勺咖啡,两勺牛奶,三块方糖,十分寂寞…… 乘坐我那台破碎的二手时光机回到2011年4月21日。有件事让我差点做出一个杀死氪星超人的决定:我的台式机无法开机。lcc(他不是果粉,不是)一直说Mac各种给力,truant则力荐我投入ubuntu的怀抱,虽然他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投入MacBook Air的怀抱。可我一向重口味,偏爱NoWin(Nokia+Windows)。于是整个白天都在F2、F8、delete、回车。有苦有乐,也有趣:以前重装系统的时间间隔你可以去马尔代夫度个假,顺便还可以去探访一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美国人民。而现在重装系统的时间或许地球人都来不及造出一个新生命。 此外,我发现大部分工作都是在Chrome里面完成的,重要的文件都存在Dropbox和Google文档里。换而言之,对我来说,Mac、Linux还是Windows都是一条条管道,而我要的是自来水:Twitter、Gmail、Yammer。有了Chrome,我几乎可以完成一切。 这又让我想起了lcc提到操作系统管道化的观点: 当计算在本地完成,我们用的就是操作系统本身;而计算在云端完成时,我们用的就是云服务了,这时候操作系统就成为了我们使用这些云服务的管道。 操作系统沦为管道并不是说它的价值将不复存在。管道也是有管道的价值——尤其对于服务提供商来说。一个服务提供商如果控制了管道,他将比其他服务商更有竞争力,也可以更方便的把用户导入自己的服务中——这或许就是Google 做Android 的逻辑。 显然Google也意识到了操作系统的管道作用,甚至也打算像卖Android手机那样(用户和运营商签订合约)卖Android笔记本,硬件设备只是套餐内容之一。 腾讯昨晚正式上线的webQQ3.0也是在修建自己的管道(体验地址:http://web.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