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于云计算想到的 毫无疑问云计算的概念被扩大化了,云服务、云存贮,SAAS、IAAS、PAAS,理论和概念早已满天飞。但当我仔细读来,却发现大多还是新瓶装旧酒。虽然说还是有不少实质性内容,但与真正的分布式计算概念还是想去甚远。在网络越来越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存贮、软件、外设甚至内存都网络化了,唯一缺少的就是CPU,依靠网络使大量CPU协同工作真的是个很诱人的想法,但也是困难而遥远的事情。也有人认为Cloud Computing是个过度炒作的东西,我觉得有一定道理,如果要我选择,我也会希望把自己的东西放到自己的电脑上,我会更希望在任何地方使用便携设备随时操纵我的电脑,却绝对不是放到一个看不见摸不到的“云端”上头,天天被“云端”盘剥和控制。因此,如果云端仅仅是服务或存贮的集中式管理,它是不值得如此进行炒作的。 其实我觉得我不是一个重组概念进行炒作的反对者,炒作对于技术和社会进步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将一些本无关系的东西牵强附会的联系在一起进行炒作,只会搅乱理论和学术体系,而理论体系的混乱一定会导致交流上的障碍-----虽然交流变得更多(必然变得更多)更方便了,可是交流的障碍却大幅度增加了,同样的一个名词可以被一百个人给出一百个解释,本来一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事情,现在变成了几十句才能说明白。 药厂可以把10几块钱的药重新包装卖200-300块,利润当然是惊人的,可是赚到了钱的老板们却天天打算着转移资产到国外,认为国内没有可持续的发展。这样的人到底是高素质还是低素质呢? 我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在医院实习,见过一个食物中毒的病人家属连夜赶了几十里山路,把一堆借来的硬币交给医院做透析;后来工作了,搞图书馆的项目也知道很多地方的人连100块钱的借书证押金都捉襟见肘。那些天天生活在优越环境下的概念重组专家们会为这些人群考虑多少呢?“云端”的概念炒作显现了他们的垄断思想,现在中国的贫富差距基本还是在财产方面,信息方面基本还是对等的,这也是一个农村的孩子经过十几年苦干可以成为大企业家的前提所在。可是“云端”一来,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我掌控和监视之下,没错,你是方便了,也少花钱了,可是却失去了信息方面的平等地位,于是,屁民将永远是屁民,永远没有咸鱼翻身的机会。 3、关于信息爆炸 10年来我也做了很多技术方面的工作了,最初几年看到一项新技术、新概念,肾上腺激素浓度就会大幅度增加,要是不用一下晚上恐怕觉都睡不着。可是后来慢慢地就变得理性多了,技术的选择一定要根据需求来,绝不能为用技术而用技术。很多的新技术、新概念,看几眼就差不多知道来源,也知道优点和缺点了。以前总以为环境得适应程序,后来明白了程序得适应环境。 大型的应用系统,越简单越好,如果做不到简单,宁可拆分为多个系统单独设计。否则,当我面对一大堆连自己都难以看懂的概念和代码,真会有抓狂的感觉。 CSDN是不错的技术社区了,但是依然缺乏体系组织和管理。论坛、知识库,Q&A,这些东西的模式差不多,虽然方便了信息交流,但缺乏信息的组织和管理。比如我希望做一个信息系统,那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这个问题目前只能靠自己去摸索,慢慢体会,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技术方案。Wiki可能是更好的平台,但普及度不够。 其实每一个Questioner或者Answerer都在极力寻求相互之间的共同语言,共同语言和语义的理论体系形成之后,交流才能顺畅。翻翻CSDN的帖子,不乏问东答西的案例。一个交流平台如果能形成一套语言和思维方式,那就是非常成功的了。而这也使得技术选型的模型成为可能,当你想采用一套新技术时,Google一下,各说各话,对的有,错的也有,搜索引擎为何判断不出已定论的东西谁对谁错呢,就是源于语义的复杂性。信息的膨胀速度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快,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语言语义产生的泡沫,挤掉这些泡沫呢?信息真的有统计数据显示的那么“海量”吗? 统计数据经常是面子工程强有力的支撑者,可扔掉这些浮华,细细究一下统计数据是怎么做出来的?常常就会让人哭笑不得,而且大多是7分真,3分假,或偷换概念,总之目的就是把一棵小草说成一座森林。信息是有欺骗性的,商业运作会大量运用这种特性,换来的除了肾上腺素之外还有人和人之间不信任的感觉。 信息爆炸的时代,交流的作用变成空前重要,但在交流越来越方便的同时,效率也越来越低了。也许几十年后,人类会不堪信息的重负,那时信息规范化和有序化才会真正站上历史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