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发展云计算技术和解决方案 记者:云计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算是舶来品。IBM虽然在无锡投入,但提供的成功案例中大部分是国外案例,外国云到中国是不是水土不服?中国企业跟着国外企业学习,会不会误入歧途?要实现一个怎样的过程,才能使云计算真正的中国化? 倪光南:现在某些地方的云计算中心是与外国跨国公司合作的,有的甚至是照搬它们的解决方案,这不会成为中国发展云计算的主流。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历来主张重要信息系统采用自主可控的国产软硬件,在国产软件中包括了本国厂商发行并提供支持服务的开源软件。既然在云计算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大致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因此有利于发展中国的自主云计算。 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 总的说来,我国的云计算提供商的规模和水平与国外同行相比还有差距,但如果我们能根据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立足于自主创新,发展适合这种需求的云计算技术和解决方案,中国从事云计算的企业有可能在与外国公司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记者:在去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主席提出实现可靠、低成本信息化的要求。工信部下属的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云服务平台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无IT基础设施的信息化。不需要购买或托管服务器,不需要建立数据中心,也不需要招聘IT人才,十分符合国内中小企业可靠低成本信息化的要求。政府主导的云服务技术的实施需要多久的时间呢?在中国建立会遇到哪些阻碍呢?应该如何去克服这些困难? 倪光南:广大中小企业一方面希望以最低的投入和时间推进信息化,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关键信息都放在云上,信息安全会得不到保障,这也是阻碍云计算推广的重要原因。为此,工信部直属事业单位CSIP建设了一个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云服务平台。因为CSIP有政府公信力,与企业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这是一种公正的、可靠的第三方机构的服务,容易被广大中小企业所接受。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中小企业4300多万家,我们相信,随着云计算的成熟,云计算安全的改进,诚信体系的发展,企业公信力的提高等等,今后,其他非政府云服务平台也会纷纷出现,为我国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优质、可靠的服务。 记者:长期从事藏文信息技术研究的全国人大代表、西北民族大学教授于洪志提出我国计算机所使用的基本上是国外开发的具有中国文字功能的系统软件。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这无疑给我国的信息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怎么样才能保障我国的信息安全呢?在云计算方面有方向性的研究和建树吗? 倪光南:在这次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西北民族大学教授于洪志提出了在“核高基”专项中设立“中华文字统一操作系统平台”课题的建议,这是值得关注的。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这些语言文字与本民族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在当前信息时代发展民族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是软件技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近年来,西方一些组织、企业相继开发了一些具有中国文字功能的系统软件,挤占中国市场。国外某些敌对势力甚至企图借此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严重威胁了我国的信息安全。由于过去缺乏统筹规划,我国没有建立中华文字统一操作系统平台,各民族的信息化发展“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标准不统一,资源无法共享,阻碍了民族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且必将扩大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数字鸿沟,为敌对势力分裂我国造成可乘之机。 希望“核高基”专项有关部门能重视这一建议,设立相应课题,有效地融合汉字和民族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形成一个统一的平台,满足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推行可靠低成本信息化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