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目标 过去10多年,微软中国的反盗版路径也在不断演化。早年对侵权组织的直接起诉效果并不明显,现在历经数任CEO的微软中国已经学会更聪明地采取多种合作模式来打击盗版,比如通过提供软件外包订单、加大在华投资等加强与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合作,以及与OEM厂商合作,争取更多正版软件预装,等等。取得政府支持意味着政府本身的正版采购和对正版更大力度地推广,这对于早年间一直大力投入反盗版却不得其门而入的微软意义重大。 对微软而言,与其在相当庞大、分散而又极度敏感的个人消费市场上打击盗版,不如将重点更多放在大型机构的软件商业使用。比如,2010年4月宣判的上海大众保险公司未经微软许可商业使用其软件一案,是微软首次在华起诉大型企业使用盗版,所获得的210多万元也是其在中国迄今获得的最大赔偿金额。 “很多企业把微软的产品作为经营工具,它们的生存是建立在使用盗版软件基础上的,这是微软和有关部门合作解决的重点问题。”于维东对本刊说道。 相比事后诉讼,最有效的反盗版方法是微软加强与各大OEM厂商合作,争取让消费者购买新电脑时就能自动成为正版Windows软件的用户。这在个人消费市场、企业市场和政府市场都可行。目前,所有索尼和东芝的PC产品都会预装Windows 7,联想在2010年底宣布在全国苏宁电器出售的联想PC均预装Windows 7。 但问题仍然存在。对PC厂商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出货多少台电脑,而非电脑里使用的软件是否为正版。很多PC厂商的低端产品并不愿意预装 Windows系统,因为这必然会提高电脑的最终售价。同时,一些经销商会给没有预装正版系统的电脑装上盗版软件,以提高“性价比”。工信部数字表明,新电脑中预装Windows的比例不到40%。“并不是消费者购买的所有大品牌电脑得到的预装Windows 都是正版软件。”于维东对本刊指出。因此,提高正版预装比例是遏制盗版的主要方面之一,且可作为空间很大。 无论微软如何努力反击盗版,成效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政府对此的态度和作为。好消息是政府对反盗版越来越认真,甚至在政府软件采购环节成立了专项小组,而从2010年10月底开始,国务院也再次在全国范围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坏消息是,此行动仅为期半年。显然,微软对政府的期望是能长期持续地推广保护知识产权,推动中国的创新,而不是将其变成一场持续3个月或6个月的“运动”。“1990年代欧洲的盗版率高达79%,现在只有39%。因此我们对中国政府和市场打击盗版也很有信心。毕竟这不是微软一家公司的事,而是对整个IT行业、国家税收和创新环境的培育都有好处。”David Finn对《环球企业家》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