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浏览器们终于开始从IE的阴影逃脱,我们又看见了一幅欣欣向荣又带硝烟味的景象。 Firefox,Chrome,Safari,Opera,开源的,闭源的,每一个产品身后,都站着他们积极又有野心的团队,在这愈演愈烈的浏览器大战中你争我夺。 在浏览器变得逐渐开放,体验和功能日趋靠拢的今天,我隐约预感到,又一轮革新正在到来。 我的预感没有特别的依据或来历,只是最近跟朋友的几次谈话让我萌生了一些想法:Google 也意识到傻乎乎地开另外一个社交网站已经不可能动摇 Facebook ,所以尝试把战场的深度切入到浏览器的层面了。 这个战场的主要火力来自 Chrome 。有没有想象过这样一种网络体验:只需敲一遍帐号密码,就可以通往所有的网络服务(那么就,先假定你是无限依赖 Google 服务的大G 粉吧),IM 通信,朋友新状态,你改新签名,还有什么五花八门的通告,全都会在 Chrome 里打开——注意,说的是 Chrome 本身,不是里头的网页哦。 这听起来怪怪的,但现在的浏览器要实现这种程度的个人化服务,真不算难。Chrome 的地址栏就已经是 Google 各服务的大入口了,虽说理论上可以设成别的搜索引擎,但真正这样做的不会有多少个,而 Instant Search 的加入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玩法。 那说起具体的个人信息, Google 是怎么收集?想用我们的浏览器,最好要有一个 Google 帐号,这样我们就可以给你提供全面的同步服务——然后用户心甘情愿地把内容都交出来了。另外,App Store 就近在眼前了,到时会出现 Chrome only 的收费 App ,付费和版权之类的敏感操作,也还是在浏览器上完成的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