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的解决问题Chrome经常在用户还没有察觉到问题的时候就主动将其修正。用户可以在不重启Chrome的情况下安装并使用扩展。Chrome的标签拥有独立进程,即使其中一个崩溃也不会影响其它标签页的浏览。还有一个笔者最爱的功能:用户关闭标签页并将鼠标移开标签栏之后,剩余的标签才会重新调整尺寸,这样就不用担心点错了(试试看,真是很贴心)。 在界面方面,Chrome也做了很多创新(比如将地址栏和搜索栏合并)。可能由于Chrome这方面太出色了,导致Firefox的改进变得好像被动的模仿。当然,不能否认Firefox付出的努力——它也没有停止创新,比如名为“Firefox Panoram”的新用户界面将出现在即将露面的Firefox 4中。但和Chrome相比,Firefox的创新显得过于沉稳(或者迟缓,具体参见下一条)。 频繁的增量更新七月时,Chrome缩短了了新版本的发布周期,每六周用户就能用上最新的稳定版Chrome,和一次性更新许多条目的大型更新相比,这种更新给用户带来的负担更小,浏览器每次只改进一点点,更容易适应。 这样做的好处还有,普通用户再也不需要运行高风险的测试版来尝试新功能了。 用户体验至上每隔几个月我们就会使用各种浏览器的最新版本进行一系列性能测试,几乎每一次冠军都是Chrome,Firefox却只在内存占用榜上雄踞榜首。Firefox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用户会觉得它变得越来越慢、越来越臃肿,用户对浏览器的印象比世界上任何一种浏览器速度测试都重要。 我可以用自身经历佐证:当我用Chrome浏览网页时,感觉它更快一些,这种感觉是最重要的。用户界面设计确实起到不小的作用(即便说这种设计误导了我的感觉我也丝毫不觉惊奇)。优质的扩展和其它功能确实不错,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速度的基础上。从这点说来,Chrome确实可以征服许多追求速度、性能和扩展的用户。 浏览器同步高级用户都爱同步功能,这项功能保证了你在不同电脑上的工作环境都是相同的。Chrome在一年前内置了同步功能(那时它还不满周岁),今年六月它就彻底攻下了这座城池。 Mozilla也有计划在新版本的Firefox内置同步工具,但它仍然无法同步插件,而且这项计划是在Chrome开始内置同步后好几个月才公布。 (Firefox的新插件Siphon可以实现插件的同步,还有许多优秀的第三方设计者为浏览器提供了各种优秀的同步服务,比如同步书签Xmarks,比如同步密码的LastPass。但是Chrome仍然占据着领先地位,因为它依然“轻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