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打盗版” 十目事件,暴露出了微软悄然改变的中国策略:告别陈永正时代的唐装时代,重回之前的“打盗版”时代。 “我敢说在全球十目是唯一敢跟微软打官司,并且能赢得官司的公司。”周敬之说。 他告诉记者,行业内存在很多类似情况,但很多公司选择忍气吞声,因为这些公司还希望与微软合作,采购微软的数据库、中间件产品、服务器产品,然后在这些产品上开发应用、集成解决方案。 放弃微软的代价,是失去微软这个合作伙伴。周敬之表示,今后十目管理软件将不再使用微软的数据库、.net中间件、服务器操作系统、CRM等产品,改而采用IBM、甲骨文相关产品。 但是微软这些产品拥有十分庞大的客户群,周敬之说,事实上他也不愿意这种情况发生,希望继续合作,但是微软在中国越来越不重视本地合作伙伴,合作没有办法继续。 而不能继续合作的原因,周敬之归结为微软公司在中国频繁更换高管。“从吴士宏、杜家滨、高群耀、唐骏、陈永正,再到梁念坚,微软中国区的领导人走马灯似的换,换一任总裁,就实行一套政策,或者换一批管理层。” 周敬之说,十目软件就是高层频繁换班与政策不延续的牺牲品。以白沙集团的项目为例,一共经历了四任项目经理,最初的一个项目经理叫赵雨,然后依次为李涛、廖庆丰、辛尔伦。随着微软(中国)公司高管换班,这些人都已经离开了微软。 周敬之认为,微软的管理制度本身并没有问题,高管频繁变换是中国区特有的问题。而中国区高层频繁换班的原因是微软中国区政策的摇摆。 陈永正之前,微软认为中国市场的问题在于盗版问题,试图降低中国的盗版率以提高营收。陈永正时代,微软中国改弦易辙,通过合作伙伴,以及地方政 府推动中国地区的销售。当时微软在中国发展了许多重要的合作伙伴,十目软件是第八家,排在十目前边的有浪潮、中软、宝信、浙大网新等公司。此外,微软还与 各个省、市政府成立微软创新中心,提供本地化的技术与服务支持。 陈永正离职后,新任管理层再度恢复以前的政策,通过打击盗版赢利市场,与大企业谈判,对中型、小型企业发律师函。数家中小企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2009年之后都收到微软的律师函,要求公司购买正版微软产品,否则将通过起诉索赔。 事实上,自2008年以来,微软已经在深圳、上海、北京赢得了数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