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Wintel联盟的不满 为了应对这些威胁,微软在云计算上下了重注。最近它建立一个全球数据网络,开发了一个基于云计算的操作系统Azure。它将自己的应用程序搬到线上,甚至连Office也被逼上线,即使它的功能有限。更重要的是微软也向反垄断机构让步,更多地拥有开源标准。 在其它领域,微软依然麻烦重重。尽管投入数十亿美元,它的网络服务依然亏损。除了Xbox Live外,新网络服务吸引眼球极少。微软的搜索引擎必应在美国只有13%的市场份额。更惨的是微软的移动业务一片混乱。最近它匆匆砍掉新的智能手机 Kin,这款手机只有48天寿命。今年晚期,微软会推出新的手机操作系统。在平板电脑上微软也落后。 相比而言,英特尔的老大欧德宁要稳当一些。当英特尔刚刚在与AMD的竞争中有所弱化时,他迅速降低成本,修正了公司目标。他预期英特尔的芯片会最终进入到每一个智能设备中,这些设备带有连网功能。 为此,欧德宁将所有的希望放在一个新的处理器——Atom上。英特尔不再是让芯片更为强劲,而是让它更便宜,更省电。通过此方法,制造商会明白将芯片放在手机里、放在电视里、放在缝纫机和机器人里很经济。因为这些设备需要特殊的项目支持,所以英特尔开始进一步深入到软件市场。2009年6月它收购了WindRiver,这家公司为嵌入式处理器开发操作系统。 尽管如此,英特尔依然面临障碍。虽然现在Atom已经支持大多的上网本,但它离真正的成功还很遥远。ARM的芯片更省电也更便宜,因为它的授权费用很低,许多的客户利用代工厂来生产。英特尔可能不愿放弃肥厚的利润,从而为下一代Atom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英特尔的管理层很乐观,他们相信Atom会更吸引制造商,因为开发者可以依赖英特尔架构,不必再学习其它技术。更重要的是英特尔相信它可以制造更小的晶体管,使Atom芯片和其它芯片一样利润可观。当然这还涉及一个长期的争议:只要摩尔定律有效,英特尔就稳如泰山;但另一些人认为定律迟早会面临物理困难。 不管微软英特尔分手后会不会继续繁荣,但它们渐行渐远将不可避免。例如微软就针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推出Windows,而英特尔已经与诺基亚结盟,开发了Meego。通过与ARM合作,微软也可能开发自己的芯片。 Wintel一旦分离,计算产业将面目一新。产业不再两家独大,而是由8到9家、甚至更多家垂直巨头们竞争。甲骨文、思科和IBM争夺企业客户,苹果与Google争夺独立个体。IT行业将使多极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