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新趋势已露端倪 针对《数字千年版权法案》的此次修订,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律师陈利亚表示,这可看成是美国版权法的一个新趋势:对技术保护措施予以合理限制,鼓励非营利性之合理使用。 陈利亚说,版权制度的着眼点在于保护版权人及其传播者的利益,但必须在与保护公众之利益间找到平衡。版权人大量使用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公众合理使用版权作品的权利,易造成权利滥用。 提出修法动议的EFF可以说是典型的草根代表,其运营资金来自电子产品用户的捐款,其使命是通过诉讼等方式,代表普通人向大公司发起挑战,打破不合理的法律限制,使电子产品的使用更加自由。 事实上,《数字千年版权法案》本身也会定期“自省”。每三年,立法者就会举办一次重大案例的审查,听取各方意见,以检讨是否该新增规范,或是修改之前的决定。这次针对iPhone的修订就是按此流程作出的。 对中国用户来说,除了少数联通版iPhone外,其余所有iPhone都是破解版,所以新规定不会掀起太大波澜。这一案例更大的意义在于审视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意识。有专家表示,iPhone案不禁让人想起2年前的陈寿福案,当时,陈因为破解QQ而被判入狱三年,这在IT界和法律界曾引发极大争议。 面对现实,苹果并不甘愿“束手就擒”。它表示,破解后的iPhone不再享受保修——这是大公司的强势表态。苹果一口咬定,破解会让用户面临安全风险,因为第三方软件鱼龙混杂。但开放真的等于不安全吗?目前,除了苹果,其他大部分智能手机系统都是开放的,包括诺基亚的塞班(Symbian)、谷歌的安卓(Android)等,都不曾出现重大风险。 安全问题一向是版权权利人坚持封闭政策的说辞。支持严格版权保护政策的微软一直强调,与其竞争的开放系统Linux不够安全。但事实上,Linux自由而开放的“个性”,反而使全球程序员都自愿来为其补漏“捉虫”,它不仅稳定,且很少受病毒影响,反而是视窗每月都要升级,以减少受恶意软件攻击的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