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众多企业来说,自身计算机设备的性能也许永远无法满足需求,因为企业内部信息爆炸的速度远远比摩尔定律要快得多。最终的办法就是不断采购,不断升级。而结果是,数据量暴增、IT环境日益复杂而难于管理,并且,致命的问题是不断增长的IT支出无法和IT应用体验成正比。 有没有更加经济有效的解决途径呢?“云计算”的出现也许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推开了大门的一个缝隙。 云计算兴起、繁荣 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其核心部分依然是数据中心,它使用的硬件设备主要是成千上万的工业标准服务器,它们由英特尔或AMD生产的处理器以及其他硬件厂商的产品组成。企业和个人用户通过高速互联网得到计算能力,从而避免了大量的硬件投资。 简而言之,云计算将使未来的互联网变成超级计算的乐土。这可是一种革命性的举措,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这场技术竞赛吸引了众多参赛者。包括Sun、IBM、微软、Google(www.g.cn)、亚马逊(www.amazon.cn)等信息业巨头都已经循迹而来。 虽然SaaS不是云计算的全部,不过最先让人们感受到云计算的,是Salesforce提供的在线CRM。早在十年前,salesforce.com成立,树立“End ofSoftware”的愿景。目前,作为旧金山员工规模第二大的私营机构,已在全球拥有55,400名企业客户,订户人数超过150万。 由此,“云计算兴起,繁荣。”微软超级计算机研究员DanReed也说,“推动云计算兴起的动力是高速互联网连接的发展、更加廉价且功能强劲的芯片以及硬盘、数据中心的发展。” Google的搜索引擎也可以视为云计算的早期产品。用户的搜索请求经过互联网发送到Google的大型服务器集群上,完成之后再返回用户桌面。Amazon.com最近向开发者开放了名为“弹性计算机云”的服务,它可以让小软件公司按照自己的需要购买Amazon数据中心的处理能力。 IT巨头从中窥到了更大的商机。去年,Sun公司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理论的“黑盒子”计划。按照它的规划,将来的数据中心将不会局限于拥挤、闷热的机房中,而是一个个可移动的集装箱—它装载的是10吨经过合理安置的服务器,作为一个可移动的数据中心。它既可以为拥有上万名雇员的大型公司服务,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至于这种数据中心的最佳安放位置,有人推荐是郊外的田野上,最好是发电站附近,这样可以实现成本最低化。 蓝色巨人IBM对此也投下了重注,并为此命名为“蓝云”计划。不久前,IBM和Google达成了一项合作,两家公司将各自出资2000万~2500万美元,为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的教授和学生提供所需的电脑软硬件和相关服务。IBM负责系统和技术团队的高级副总裁WillianM.Zeilter表示:“对我来说,这种感觉就像2000年面对Linux。”目前,该公司已经部署了200多名研发人员在这项业务的研究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云计算是网格计算模型自然而然的进一步发展。”IDC分析师FrankGens认为。那么,究竟谁能够在这场围绕云计算的竞赛中获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