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激烈的软件行业伴随着开源的异军突起,见证了市场中无数免费产品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大公司具有的先天优势能够成为它们的“保护伞”,而小公司只能另辟蹊径,其中有些公司已经启动在线服务作为获取产品附加值的方式以增加收入。但这种做法真的可行吗? 以Ubuntu Linux的生产商Canonical为例,该公司现在已经开始提供基于云的数据同步服务,而且Canonical还会将业务拓展至智能手机领域,实现通讯录的同步服务。此外,为了与iTunes竞争,Canonical业务的扩展还将涉及Linux平台下的音乐商店。 Canonical的这些决策有些铤而走险的味道,它更像是在复制微软的“软件+服务”模式。对于小公司而言,其核心竞争力在于软件开发能力,而提供在线服务业务与软件开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想要跟随Canonical步伐的小公司务必保持谨慎! 对于经营软件业务的创业型公司而言,最大的支出就是员工薪酬了。而在线服务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虽然可以租借数据中心(或者云),但这也是需要一定投资的,用户越多,需要的投资也就越多。此时公司需要权衡,到底是要雇用更多员工,还是要将资金投到基础设施上面。如果网络服务是收入的主要来源,那么答案也许是后者,但对于公司的主营的软件业务而言,将带来灾难性影响,那将导致没法招聘更多的软件人才。 随着时间的推移,软件业务带来的成本流失越大,公司为了保证利润,就需要在服务上攫取更多收入。长此以往,作为公司主干的软件业务无疑将受到很大影响,而“软件+服务”模式在缺少主干支持时必将沦陷。 总的来说,Canonical的想法很好,但其他大型操作系统提供商,比如微软和苹果,已提供了类似服务。面对在线服务这块新兴市场,用户更放心投入大公司的怀抱。对于服务提供者而言,坚实的市场营销策略是获取客户资源的关键,这与小公司实现软件创新的使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此外,Canonical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实现对用户数据的安全接管。一旦Ubuntu实现了智能手机的同步服务,客户会将他们手机资料发送到Canonical的服务器上,这些信息无疑会成为网络扒手的“猎物”。Canonical数据中心真的能够胜任这项工作吗?对于小型软件公司来说,网络服务意味着挑战、成本以及风险。Canonical也许可以实现成功的转变,不过出于谨慎考虑,更多的小公司还是应该在增强核心竞争力上面下功夫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