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到底给企业造成多大损失? 对于这些从不同角度得到的数字,试图来说明不同的问题,总之要说明的是中国软件的盗版率下降了。既然盗版率下降了,那么软件盗版对企业经济损失自然就减少了。 IDC称,中国近三年盗版率的下降,使软件企业避免了8.64亿美元损失。果真如此神效吗? 其实,这种质疑由来已久。早在2004年,就有专家在《降低软件盗版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文中质疑盗版率的出炉比较“神秘”,有玩“数字游戏”的嫌疑。 根据BSA计算盗版率的思路,盗版率=未经授权的软件数量/所有正在被人使用的软件数量,分母才表示了人们对软件的需求(只不过不是传统的愿意按厂商定价付费的需求),而盗版率与人们对软件的需求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不会因为盗版率的下降而拉动对于软件的需求(甚至有可能减少),只是在原有的需求中有一部分不得不或自愿按厂商定价支付了。 业内人士分析,对于IT业及其他产品、服务的需求不会发生明显的相应变化,所以不会按照原有的IT业内部产业间关联增加收入。需求带动经济增长本无可厚非,问题是这种需求应当是新增的、消费者心甘情愿为之支付自己所愿意支付金额的需求,仅仅将人们已有的需求转化为厂商的收入,而没有其他需求的配合,是不会带来多大的经济拉动效应的。 文中还一针见血地指出:“盗版影响模型”黑匣之所以不敢公之于世,就是因为里面很多的“内部机关”、“驱动、循环机制”都是值得商榷的。将盗版率降低对软件厂商的利益放大、提升到IT产业乃至国家利益高度,BSA可谓用心良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