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Ubuntu奠基人Mark Shuttleworth先生接受derStandard.at记者Andreas Proschofsky的采访,特别讨论了这样一个观点:消费者大规模使用Linux作为桌面操作系统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即便如此,他对Ubuntu的发展现状还是非常满意。Mark先生指出:一些国际大组织已经部署Ubuntu并且购买了Ubuntu的商业支持,比如,在西班牙境内就部署了10万台预装Ubuntu的计算机,同时,在Google内部的所有“开发计算机”上都在使用Ubuntu。 Mark先生说,目前,70%的Ubuntu经营业务是在服务器方面,而60%的Ubuntu业务在北美地区。他说,目前,Canonical公司的“全职”技术人员总计有50多人,同时,正在从全球开源社区积极招聘(雇用)最好的“技术尖子”。他认为,此举是保持与国际开源社区紧密联系的最好方式。 Mark先生表示,我们不想在Linux平台之上提供许多私有的解决方案,像Novell做的那样。他说,我们不把Linux看作是向人们销售私有商业软件产品的“a teaser trailer”(“戏弄人的大拖车”)。Mark先生表示,“我们的目的是:做一个最好的自由软件平台,无论是对商业生态系统,还是对自由软件生态系统”。 对于记者的询问“Dell是否预装Ubuntu”,Mark先生巧妙地回答“Well,time will tell”(嗯,时间将会告诉你),不做正面表态。 此外他还谈到了私有驱动综合,根据ECVV(www.ecvv.com)有关“USB产业”的数据显示,提供“USB产品”的批发商、销售商、生产商和生产工厂目前总计生产1,240种“USB产品”(均附有产品名称、图片、规格以及相关厂商的名字),实际上已形成一个USB产品生态产业链。 自2005年Ubuntu 5.04发行版正式发布起,均附有相应的“Live CD”发行光盘。此种“Live CD”很容易“解压”之后(严格讲是在“解压”之中送入USB盘),形成Ubuntu的USB发行版。关于Ubuntu与USB的相关主题,在世界文献中被引用次数高达500多万次,足见关注此事的人很多。预装Ubuntu的“USB产品”,已成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的确,Ubuntu软件包本质上是一个很完美的桌面办公环境。我们不难看出,“U盘”(或是USB移动硬盘)上的Ubuntu软件包产品,肯定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U盘Ubuntu产品”(或者简称为Ubuntu“U盘”)必将成为USB产品生态链上的一个新亮点。 私有软件产品确实也能“压入”USB盘,技术上不成问题,但是,它的授权许可方式似乎不允许这么做。将来也许软件市场情况会发生变化,私有软件产品也许会“挤入”USB盘生态链,拼命地去争夺用户,到了那时,私有软件产品恐怕也顾不上自己的“高贵身份”了。 在本次采访中Mark先生坦然承认,对于他个人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创建一种世界上从未见过的事物,它是一种高质量的企业信息基础结构,全世界都可以自由地获得它,同时,这个基础结构具有良好的商业性支持,而且围绕着它存在一个商业生态系统,而且,对于那些不想付费购买这种技术支持的人们,同样也能够自由地获得它”。Mark先生说,作为他个人的目的(a personal goal),专注于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在本次采访中,Mark先生还对于在Ubuntu中KDE与GNOME哪个更流行(GNOME的下载量是KDE的两倍),每个孩子一台笔记本(OLPC)计划,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当然还谈了一下微软,Shuttleworth表示在VMWare上安装试用了Vista Beta版,认为它还不算成功,但相信微软确实能创造出许多伟大的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