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热点资讯聚焦 刚觉得春天的脚步已经临近了,可是冷空气的到来,让很多人又把冬天的衣服翻出来了吧。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反复可能是最常出现的一种情况吧。本周的开源界也有不少或多或少、或好或坏的反复过程,下面不妨让我们一起来评说一番。就让我们马上开始本周的资讯快车回顾之旅吧! 甲骨文逐步消化Sun力求“软硬结合” 1月27日,甲骨文正式完成了对Sun的收购。可是完成收购就能代表万事大吉了吗?且慢,难道没听人说事情会出现反复的吗?诚然,有人把这场收购称为完美的“软硬结合”,但有人则说这是Sun的灾难,究竟孰是孰非?未来,甲骨文将怎样与 Sun进行“完美融合”?许多人都对此臆测纷纷,对此甲骨文不仅通过各种渠道安抚人心,还正用自己的行动,逐步实现消化Sun,实现“软硬结合”的最终目标。 首先,甲骨文在并购完成当天就发布了对收购Sun后的产品承诺。甲骨文表示,将积极推进MySQL开源数据库的发展,而不是任其自生自灭。同时,甲骨文还宣布了Sun其它软件和硬件的发展计划。 此次并购被称为将改变IT业格局的一次大举动。随着Sun的服务器、存储、SPARC处理器、Solaris操作系统、Java和MySQL数据库融进甲骨文的产品组合里,甲骨文计划向工程师提供开放、集成的系统—从应用软件到服务器,所有部分都可协同工作,开箱即用。自此,甲骨文正式拥有了全业务产品线,成为一个类似于IBM、惠普的综合IT解决方案提供商。 尽管如此,但甲骨文毕竟不是Sun,所以资产的整合也成了顺理成章之事。所以在甲骨文完成并购后,也开始对Sun的各种项目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整合。甲骨文相继关闭了Project Wonderland、Project Darkstar及Project Kenai三项原属SUN旗下的开放源码项目计划,前两项皆为Java游戏项目,后者则为软件协作托管项目。 而在员工去留方面,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则在近日表示,Sun将直接提高甲骨文利润,未来数月甲骨文将为Sun业务招聘2000名员工,但只裁减约1000名员工。 虽然甲骨文和Sun的并购案已经告一段落,但收购后的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才是真正考验的开始。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希望甲骨文能为大家重新捧出一轮“旭日”! Firefox遭遇挑战Mozilla积极谋突破 Firefox(火狐)浏览器自发布以来,以其“安全、个性、快速”的理念赢得众多拥趸,占有率持续上升。在火狐等浏览器的冲击下,微软IE曾经一统江山的局面已经打破。不过在时下浏览器市场的激烈竞争下,Firefox的发展也遭遇了挑战,发展的迅猛势头遭遇了阻滞,又是一个反复的境地…… Mozilla正面临来自竞争对手的巨大压力,最近Firefox的市场份额正在下滑,虽然不像IE那样呈不可挽救之颓势,然而,它最近三个月的表现似乎正在暗示一个现实,25%,这个若即若离的目标,似乎将成为Firefox急需突破的一个瓶颈。 不过,Firefox的掌舵者它Mozilla似乎对此已有准备,他们正着手在Firefox上开展三项独立的、但意义重大的改变。第一是新的Java Script引擎J?ger Monkey,预计性能提高可能高达30%;第二是新的Windows图形引擎Direct2D,将能利用硬件加速能力渲染图形和文本;第三是新的程序开发工具Jet PackSDK,以加速Firefox新扩展系统的成熟。 而在新版本的开发上,Mozilla也下足了功夫。除了对用户界面的重新设计,Firefox 4.0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也新增了动画效果。Mozilla开发人员近日就提供了Firefox最新的标签交互动画效果,包括在标签栏中打开新标签、对单个标签进行移动拖拽操作、关闭/打开新的标签页面、将标签页面拖拽至新窗口。 浏览器市场的争夺固然激烈,但新市场的开拓也必不可少,Firefox就在年前向移动市场发起进攻。过了新年之后,对这一新兴市场的关注也有增无减,众多关于移动浏览器的新消息层出不穷。 所有事物的发展,都会有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也有快速发展和遭遇瓶颈的时刻,暂时的数据并不能揭示未知的未来,年轻的Firefox也许只有经历更多挑战才能真正成为浏览器市场中的强者吧! Linux是否已经迎来了自己盈利的春天 关于Linux的盈利问题,一直是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一开始,业界人士对涉及Linux技术的公司有一种疑问:免费的东西如何实现盈利?其后随着开源软件产业不断的发展,这个问题也一直反反复复地被提及着,却始终得不到明确的答案。好在这个问题早在Linux发展最困难的2010年,被Red Hat公司的盈利结果击得粉碎。Red Hat用自己的财报在当时向世人宣告了:免费的东西,通过提供不免费的服务,一样可以实现盈利。 近日,Linux业界的另一个巨头Novell又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在上周Novell发布的截至1月31日的2010财年首份季度收入报告中,公司的营业额为2亿200万美元,比起2009年同期的2亿1500万略有下滑。而在净收入方面的情况好了许多,Novell报告说公司的净收入为 2000万美元或每股0.06美元,比起去年同期的1100万美元或每股0.03美元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Novell首席财务官Dana Russell介绍说:“Linux平台的产品收入增长了6%,达到3700万美元,并且取得了收支平衡。” 这些业绩确实可以说明Linux在需要服务的企业级,确实已经迎来了自己盈利的春天。但另一方面,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依靠服务的模式并不适用于桌面端Linux。那么,Linux是否已经迎来了自己盈利的春天了呢?我们将在本次专辑中和大家展开探讨…… 自由软件基金会建议设立“反数字版权管理日” 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自由软件基金会(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近日发出呼吁,要求将每年的5月4日定为“世界反数字版权管理(DRM)日”。该基金会希望借此提高公众对于数字版权管理软件衍生产品的关注度,它呼吁人们都来反对这些衍生产品的上市。 其实,早在2006年10月份,相关组织就举办了首届“世界反数字版权管理日”活动——活动组织者一共举行了超过200场会议来探讨有关反对数字版权管理的议题。除此之外,世界各地还举行了数百场小型的抗议示威活动,比如法国巴黎的示威者就通过向警察“自首”的形势反对数字版权管理法规的实施。这几年也一直反复被提起,看来这次自由软件基金会是下了决心要扩大宣传攻势了,如果您也对此感兴趣的话,不妨了解一下。 李开复:Windows Vista研发往事 前微软副总裁、前Google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在博客上摘录了一段回忆录,回忆了他参与Windows Vista研发的往事,从当事人的角度讲述了Windows Vista失败的原因,以下引用该文: 我有幸参与了微软Windows Vista的研发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们现在已经使用的微软产品方便、快捷而又智能,但是在科技研发过程中却充满了曲折和困难。尤其是微软的Windows Vista系统,从开始酝酿到最后的发布,用了整整5年的时间,其间甚至经历过一次完全的推翻重写,这个过程,让微软视窗团队的每一个工程师都曾经充满沮丧和煎熬。也许,无论是历史还是科技,这种曲折都是前进的一个组成部分。看来微软巨头的明星产品Windows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想知道具体的情况,不妨来听听李先生怎么说吧! 揭秘朝鲜自主操作系统:红星Red Star 据国外资讯网站RT报道,朝鲜(North Korea)不仅拥有自主的、与基于美国的万维网相互独立的区域网络,而且还拥有自行研发的红星Red Star操作系统。据悉,红星OS是去年由朝鲜IT技术人员在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俄罗斯学者Mikhail利用他在金日成大学交流之际获得了这款红星 OS。他花费了5美元在距离宿舍五分钟步行路程的地方购得两张安装光盘。系统共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种版本,第三方软件可以另外花钱购买。 废话不多说,下面就让我们一睹为快……当然本次专辑还为大家准备了这款系统的更多详细介绍,大家可以都去了解下下…… 从2.6.24到2.6.33:Linux内核十个版本性能对比 从2008年1月底至今,Linux Kernel系统内核已经先后升级了十次,版本号也从2.6.24上升到2.6.33,并且下个版本2.6.34也已进入开发阶段。今天我们就通过本次专辑看看过去两年内这十个版本在性能上有何差异。 测试平台是一套工作站系统,硬件配置包括AMD Opteron 2384 2.7GHz四核心处理器(“上海”)、泰安Thunder n3600B S2927主板(NVIDIA nForce 3600PRO芯片组)、4GB DDR2 ECC Reg内存、希捷ST3300622AS 300GB硬盘、ATI FirePro V8700显卡,软件上采用Ubuntu 8.04.4 LTS 64位操作系统,组件有GNOME 2.22.3、X.Org Server 1.4.0.90、GCC 4.2.4、EXT3。 Ubuntu Linux入选美政府采购单 据外电报道,继红帽公司(Red Hat)和Novell之后,Canonical公司Ubuntu软件通过了美国总务署(The U.S. 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的优先采购计划,而成为第三家向美国联邦政府用户提供Linux操作系统的厂家。 Cole Crawford,一家IT服务公司Autonomic Resources的CTO表示,“如此一来,政府用户将可以使用Ubuntu,就和用Landscape监控管理工具一样。” WAC联盟与LiMo基金会合作挑战苹果谷歌 据国外媒体报道,两个由电信运营商支持的手机软件团体周二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应对来自谷歌和苹果的竞争。 这两大手机软件团体分别是专注于移动Linux开发的LiMo基金会和由24家运营商联合成立的“大规模应用软件开发联盟” (WholesaleApplicationsCommunity,以下简称“WAC”)。这两家团体将为运营商提供除苹果、谷歌和诺基亚之外的更多软件和服务选择,使之可以贴牌并定制自己的软件。 今年2月,24家主要电信运营商共同组建了WAC联盟,希望借此开发一个开放平台,并为所有手机用户提供应用。布拉波表示,分析师怀疑如此多的运营商能否有效地展开合作,但LiMo的加入却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 雨林木风与微软数年博弈:蚂蚁和大象共舞 早在2008年8月,微软打击盗版系统的大棒砸向了番茄花园,雨林木风迫于压力解散“雨林木风工作室”。 去年的平安夜,在解散一年后,雨林木风高调发布了精仿Windows XP的Linux操作系统“雨林木风开源操作系统(Ylmf OS)”。这时人们才发现,雨林木风公司已经从广州迁移到了东莞松山湖。 雨林木风作为草根软件企业的代表,寻找到了新的发展立足点,继续与微软等软件巨头分庭抗礼,演绎蚂蚁与大象共舞的故事。 CxServer加入Web即时聊天功能 CxServer(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原本是单纯用于 创新项目管理 的开源软件,近日随着CxServer-0.9.20版的测试完成,Web即时聊天功能正式加入到项目管理系统中,迈出了CxServer走向 协作研究系统 的实质性的一步。 CxServer的Web即时聊天功能基于 C++ Witty 的服务器推技术实现,并在 Witty 社区提供的简单聊天室案例基础上 通过拖拽技术 实现了 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户形成的群组的即时聊天。 GNOME 3:面向“Task”的桌面 本周,由Ubuntu背后的公司Canonical和Google赞助进行的《GNOME Usability Hackfest 2010》已经在圆满结束,关于GNOME 3的更详细特性已经显露。开发者已经放出GNOME 3 UI交互设计的草稿,顿时掀起一阵热烈讨论。 著名的科技网站Ars Techinca写了篇关于GNOME 3的专题报道:“Task Pooper” could revolutionize GNOME desktop,这篇文章将开发者放出的草稿做了自己的总结和理解。后来还被转载至了LWN。 看来GNOME 3的一些概念还是值得分享的,那么到底是怎么样的概念呢? 为网页开发者准备的13个Chrome浏览器扩展 Google Chrome浏览器跟火狐浏览器一样,可以通过使用扩展来增强浏览器的功能。如果你是一位网页开发者,Google Chrome内置的开发者工具会让你的工作轻松不少。但是除此之外,Chrome浏览器上也有众多扩展给你提供不少工具,供你使用。 扩展有一个最大好处,那就是它可以让你不用切换到其他应用程序就可以完成一些任务。这种不用切换就能完成某些任务的特性可以让你节省不少时间。下面马上为您带来13个你会觉得有用的Chrome浏览器扩展。 除了本周中一些颇为惹人关注的新闻热点,小编还为大家准备了精彩的、丰富的资讯大餐,请大家关注本期LUPA的一周要闻专辑的详细内容。 甲骨文逐步消化Sun力求“软硬结合” 1月27日,甲骨文正式完成了对Sun的收购。有人把这场收购称为完美的“软硬结合”,有人则说这是Sun的灾难,究竟孰是孰非?未来,甲骨文将怎样与 Sun进行“完美融合”?许多人都对此臆测纷纷,对此甲骨文不仅通过各种渠道安抚人心,还正用自己的行动,逐步实现消化Sun,实现“软硬结合”的最终目标。 Firefox遭遇挑战Mozilla积极谋突破 Mozilla正面临来自竞争对手的巨大压力,最近Firefox的市场份额正在下滑,虽然不像IE那样呈不可挽救之颓势,然而,它最近三个月的表现似乎正在暗示一个现实,25%,这个若即若离的目标,似乎将成为Firefox急需突破的一个瓶颈。 Linux是否已经迎来了自己盈利的春天 关于Linux的盈利问题,一直是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Red Hat用自己的财报在当时向世人宣告了:免费的东西,通过提供不免费的服务,一样可以实现盈利。这个观点到了今天,已不再新鲜了。因为软件已在向服务转化,当我们把目光转向未来时,我们甚至已经发现:服务已在威胁到软件的生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