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云计算有效控制成本繁荣巨大产业链 记者:您认为云计算对移动通信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黄晓庆:如果有了OPhone我们还需要有云,云计算和OPhone一样重要。云就是我们下一代的应用基础设施。在信息服务的时代需要巨大的运算能力。Google是云计算的先驱者,Google的运算成本跟传统的运算设备相比是1/100;存储的成本跟传统的设备相比是1/60;运营成本是使用传统架构的企业的1/3;Google所有服务器的使用效率是80%—90%以上,而我们传统运营商的设备使用效率仅有10%—15%,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我们的成本是他们的3倍甚至5倍以上。Google的技术核心就是云计算,而云计算的核心就是把低成本的、销量很大的、普通的PC级计算机连成了一片云,然后提供很可靠的、高效的运算服务。 我们可以把云计算分成三个层次,一个是虚拟云设施 (Infrastructure),一个是云平台(Platform),第三个是云应用(Application)。这三个方面Google最强的在于平台和应用,而虚拟设施是亚马逊做得最好。为企业内部服务的云叫“私有云”,为公众服务的云叫“公共云”。我们准备开发虚拟设施和应用平台,把这个做出来后变成一个服务提供出去,云的应用就可以由应用开发者开发了。我们去年在上海做了一些数据挖掘应用试验,可以将硬件成本降低到原有的1/10,提高7倍以上的性能。现在中国移动经分系统的数据量就有6000个T,每一年还增加2000个T。IT系统害怕数据大,云计算却怕数据小,数据小了不经济,数据越大越好,云计算可以做几千个T,几万个T没问题。 中国移动研究院从2007年就开始对云计算展开研究,从2009年开始打造一个云计算平台叫“大云” BC(Big Cloud),我们成立了云计算实验室,建立了一个256个服务器的实验云平台,并且在我们中国移动一些省公司做了数据挖掘试点。“大云计划”准备在今年发布第一代产品,就像OMS一样,大云出来以后我们希望能够从实验平台进入到试商用,并最终走向产业化。研究院现在已经将256个服务器的一片云升级到1024个服务器,成为业界领先的大型云平台。我们现在已经把这个平台建成云服务系统,可以远程提供运算服务,面向省公司做试验,用云计算的方法来做数据挖掘。我们希望大云出来以后,在明年可以纳入到集团公司未来的IDC建设和服务体系,向社会提供云服务,这样我们就有了“私有云”和“公共云”。 应该说我们云计算在中国已经走到了前列。今年5月我们准备在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上发布大云,发布以后我们也要为中国云计算专委会贡献一个版本,免费地贡献给云计算专委会来建设研究平台。 照此发展,中国移动将来可以主导云计算的标准在中国的落地,使用云计算标准来开发应用的用户将直接可以使用中国移动的云计算平台服务,而不用移植应用。这就意味着,中国移动可以推动云计算背后巨大的产业链。等到中国的智能手机的应用开发者用OPhone,云计算的应用开发者用大云,中国移动成为移动信息专家就指日可待了。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很重要发展策略,研究院在这个工作里面也做了很多实质性的工作。 云计算可以通过云计算实验室的推广来开展普及工作,让更多的用户逐渐接受,让大家都来迎接和发展新技术。也许中国在前几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中落后于世界,但是在云计算发展中也许可以走在前面,而且中国特别适合云计算的发展,因为中国的平均IT水平很低。一个普通的企业要请一个IT的专家一个月也要花1万块钱,那他可以买云服务,买IT服务。可见,云计算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而且符合中国的发展,中国的中小企业比较多,请一个专家还不如直接买运营商提供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