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自由软件日(Software Freedom Day,简称SFD)迎来了第六个年头。自由软件日于2004年发起,第一次活动在2004年8月28日举行,由软件自由国际 (SFI,Software Freedom International)非盈利组织领导,并定于在当年9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六”举行。自由软件日最开始有SFI委员会成员Matt Oquist提出,在全球范围内举行相关的庆祝活动,以扩大自由软件的影响力,普及自由软件的基本理念,提高自由软件在公众中的应用率。 Matt Oquist在长期推动自由软件的普及工作中深刻的意识到,只有适合于公众才能真正便于推广,也只有将自由软件带到公众当中去,唤醒人们对自由软件理念的认识,让自由软件真正帮助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才能真正体现出价值,因此在2004年首次提出了自由软件日的概念,第一次活动于2004年8月28日举行。而在中国,自由软件日的概念于2005年传入了中国,并于2006年在北大的英杰中心首次进行了自由软件日的庆祝活动,活动主要以讲座形式展开,阐述 Freedom的真正含义,在意识形态上剖析自由软件与商业软件的根本区别,在应用操作上演示自由软件的先进特性与技术。 到2009年,自由软件日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今年的自由软件日,在开源软件推进联盟的指导下,联动了全国70余所高校和开源社区共同举行庆祝活动。于此同时,中科红旗作为国产Linux厂商,也积极投身于开源社区,参与开源社区的建设与发展,重点支持了20余所高校和开源社区的庆祝活动,多方面多维度对自由软件日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援助。这一方面体现了作为国产Linux厂商的一种对于开源所体现的特殊的社会责任,而另一方面则能看出,现在的红旗Linux更多地参与到开源社区当中,积极支持开源社区的活动,扶持本地开源社区,只有壮大了开源社区的力量,也才能真正为开源软件的普及创造出良好的氛围提供足够的源动力。 凭借自由软件日的东风,中科红旗联合20余所高校和社区,在全国10余所城市举办了相关庆祝活动,大规模大范围的普及开源软件的应用,将自由软件介绍给了更多人,也将自由软件的应用带到了公众面前,让更多试图了解开源软件的人亲密接触到了那个挥着红旗的小企鹅。 武汉 自由软件日当日,“红旗杯”高校巡讲正好途径武汉站,为了资源整合,体现出更大的规模得到更为好的效果,华中科技大学筹办的自由软件日庆祝与“红旗杯”高校巡讲整合,合二为一,将两场活动糅合成了一场,取得了空前的效果。 来自中科红旗教育学院副院长淮晋阳做了题为《开源–软件的发展趋势》的精彩演讲,详细阐述了Web2.0、云计算以及开源技术引发的各种变革,认为Web 2.0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云计算的普及将会让人们涉及到的所有计算放在那片云之上,那片整合了计算与Web 2.0特性的云上,而这些都将由开源技术做支撑,由开源软件来实现,目前建立了多个云计算中心,都基于Linux操作系统,实践也被证明,Linux操作系统更符合也更适应大规模的云计算平台。对于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们关于开源技术、关于红旗Linux的诸多提问,淮晋阳进行了详尽解答,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作为红旗杯的一部分,来自IBM(中国)公司院校合作项目专员张兰也向同学们介绍了IBM公司整个发展历程,与各大高校的合作情况,以及IBM 积极融入高校教育所作出的各项尝试和努力,从职业规划上为同学们带来了专业的辅导,通过自己的经验向同学们传达了怎样才能尽展我们的IT人生。 做为Linux人社区的资深版主,也是此次活动的筹办人,华中科技大学的在读博士生陈华才向大家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详细说明了 PC/X86电脑上各种操作系统(包括DOS, Windows 9X, Windows NT, Linux等)启动过程的解析与对比。对于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作为筹办人陈华才表示:“我们很高兴在学校举办了此次活动,我们也很感谢中科红旗为这个活动所作出的努力,自由软件的理念通过自由软件日的平台带给同学们,比我们平时一个一个去宣传省事很多,我们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越多越好,它能真正普及开源的理念和应用,也能为同学们学习开源软件应用开源软件带来实质的好处。”对于此次活动中的不足,陈华才总结到:“宣传工作很重要,不亚于活动过程中的演讲。要根据主题的特征和技术深度合理安排演讲顺序。时间控制也要把握好,防止演讲者拖场影响与会者情绪。在此次活动中,整个过程观众基本上都能保持比较良好的情绪,中途离场者甚少。与会者主要成分也是真正的自由软件爱好者和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学生,纯粹看热闹的少。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也为我们建立了信心,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