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激烈 谷歌去年9月推出其Chrome浏览器之后,该公司本月早些时候又表示,将推出基于Chrome浏览器的PC操作系统“Chrome OS”。如此一来,Mozilla已面临着来自微软、苹果和谷歌三大科技巨头同时发起的挑战。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Enderle Group首席分析师罗布·恩德勒(Rob Enderle)对此表示:“微软、苹果和谷歌可随时调集大批技术人员来加强浏览器开发力度,但Mozilla就不具备这种能力。当初Mozilla仅仅向微软IE发起攻击时,Mozilla快速调配人力资源的问题尚不明显。而现在是同时数家科技公司混战浏览器市场,在集中人力资源问题上,Mozilla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尽管如此,目前火狐市场份额仍呈增长趋势。Mozilla已表示,目前火狐全球用户已达3亿人。火狐不仅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开源软件之一,而且也是全球用户量最多的软件产品之一。 在火狐取得市场成功的过程中,Mozilla基金会主席米切尔·贝克(Mitchell Baker)发挥了重要作用。Mozilla提出了让全球外部开发者参与火狐开发的战略,而贝克则很好执行了这一计划。对于全球数百万的火狐“粉丝”而言,火狐的最大意义在于:火狐是一款开源浏览器,它是Mozilla同全球开发者合作的结晶,因此它不受控于任何以盈利为目的的科技企业。 开发模式 微软当年通过在Windows捆绑IE方式成功击败Netscape浏览器后,曾多年没有对IE进行升级,而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IE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火狐浏览器在强调速度更快的同时,更注重对用户的安全保护,并具备了阻止弹出式广告等功能。此外,火狐还提出了“标签”(tabs)浏览等概念,使用户更易于对所浏览网页进行管理。 目前Mozilla正式员工仅为250名左右。但大量全球外部者已参与火狐的代码编写,其他开发者则积极为火狐开发各类插件,更多的计算机爱好者积极参与火狐测试工作,并向同事、好友推荐火狐。贝克对此表示:“火狐能够取得市场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我们鼓励外部开发者和爱好者积极参与。” Mozilla首席执行官里利也表示,正是看到全球外部开发者和计算机爱好积极参与火狐项目,他才决定于2005年加盟Mozilla。里利说:“我们开发出火狐,就是为了完成Mozilla向全球网民提供性能更佳浏览器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