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既不应该随意猜测AMD转让X86技术背后存在商业阴谋,更不能因此怀疑‘中国芯’的发展前景。”11月2日,面对数日来不断接到的记者质询,中国龙芯项目总负责人、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再也坐不住了。 教学技术不能用于生产 记者:除了受到美国国家意志的限制外,还有什么其他原因使得AMD不能帮助龙芯获得X86兼容技术? 李国杰:转让技术最早是和龙芯来谈的,郭可尊(现任AMD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原来是计算所的副研究员,也是我的朋友。但两年来没能达成协议,因为计算所不愿接受一个只能用于教学用的技术,而想取得X86技术生产授权。而根据英特尔与各家芯片大厂签署的X86授权协议,如果我们接受AMD转让的技术,X86龙芯必须在AMD的生产线上制造。谈判遇到问题,一是中国政府不愿意让自己的CPU在 AMD工厂里生产,这破坏了我们研发龙芯制造“中国芯”的初衷;二是AMD还没有计划在华建立生产线,这造成了X86龙芯不能在中国生产。 记者:也就是说,这次转让协议并不可能帮助中国跨越X86技术保护的壁垒?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今后,中国的龙芯没有生产X86兼容CPU的机会了呢? 李国杰:用于教学的技术转让,当然没有帮助我们跨越X86行业壁垒。而且我们跨越壁垒的主要问题不在技术,而在专利和相关法律保护上。现在以龙芯的实力,做一个X86平台、能够运行Linux的芯片并不难,关键是如何绕开英特尔的所有专利。 AMD曾经劝说我们,英特尔很多专利都是在美国申请的,在中国有很多不受保护,龙芯完全有机会绕开。威盛也告诉我们:‘对英特尔的技术专利官司,我们打得胜,你也一样。’但现在不能不顾一切去做,最后万一被英特尔告,我们就不得不利用中国的资源和市场进行周旋。 现在计算所正在做的一项工作就是针对英特尔的专利逐个进行研究,如何绕开它们。我们也在想能拿什么样的东西去和英特尔交涉。除非我们足够强,申请下来很多很好的专利,英特尔又很需要,可以跟它交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