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毋庸置疑,是一个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因此,从整个时代文化潮流来分析当下的Linux文化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很有必要的。透过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分析Linux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内、特定的文化潮流中扮演的角色,我们会有一些务实的、独到的见解,从而使我们对Linux能够有一些理性的认识,而不是随声附和,人云亦云。 我们知道Linux的发展是应运而生的,也就是说,它的出现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的,不是无中生有的,正是Linus顺应当时的时代背景潮流成就了Linux。那么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产生的Linux,在当下的时代里是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向哪里发展演变,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每一个 Linux爱好者深入思考的。 说到后现代主义,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一些简单的阐述。所谓后现代主义,它是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文化思潮,在哲学宗教、建筑、文化中均有充分的反映。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不再是“知识就是力量”,而是“信息就是效益”,“效益就是目的”。由于现代世界的日新月异,现代知识的瞬息万变,人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知识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由其本质决定的,而是由它们各自的样式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所决定的。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这种高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大规模的机械复制和数码复制,从此不再有真实和原作,一切都成为类像和虚假。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最终使文化也成为机械复制的产品,而这些产品最终又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文化不再是居于庙堂之上,而是走下神坛,逐渐平民化、娱乐化。近年来日益盛行的超女现象,百家讲坛,山寨文化再到近年春晚的“小沈阳”,无不是这种历史背景的产物。快速的模仿复制、快速的使利益最大化使它的主要特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可以流通的商品。例形程序,也不能快速的实现软件的集成化生产。如果使用Linux来开发软件,不仅需要扎实的程序设计功底,还需要对操作系统的原理,底层的驱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使用Linux来搞一些开发,相对于Windows,门槛是比较高的。在这个一切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社会里,Linux要想普及,就必须走下神坛,必须大众化,平民化,使大众认识到Linux是简单易用的,不仅能够更加出色完成我们在Windows下的全部任务,而且,它有着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Linux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完善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仍然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一味地模仿其他操作系统的易用性,从而失去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它既可以满足普通用户的娱乐文化办公需求,又能为科学工作者提供一个稳定高效的平台,各取所需。其次,应该进一步加大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它的优势所在。 在当下的这个多元化社会里,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潮流,一时间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所谓的潮流不断被复制,不断被刷新,一茬接一茬,大部分犹如昙花一现,基本没有大的作为。真正的潮流是应该属于那些在这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自己本色的并不断进步的事物。例如Microsoft程序开发语言及平台,开发平台先是TC 2.0,现在又变成VC 2.0;语言一会儿是VB,一会儿又是C ,C#,不胜枚举。软件开发者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各种各样的编译器及语言,等到学会了却又发现淘汰了,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而 Linux的开发者则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困扰,编辑器有Vim和Emacs,编译工具有Gcc,调试工具有Gdb,这些工具每个都是那样的精致和高效,一旦掌握了它们,我们根本不用担心它们被淘汰的问题。因此,Linux才应该是这个时代的主流。Linux应该引领这个时代的潮流,使大众都能够用上优质的软件产品.因此GNU/Linux不仅不会消亡,而且会蓬勃发展,独领风骚的! 另外,在这样一个喧嚣浮华的环境中,我们要让自己更理性的去思考分析问题。Linux是优秀的,无须争论,其他的系统既然存在了,就说明有其合理性,我们不能为了赞扬Linux而诋毁其他的操作系统,请我们大家时刻记着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尽可能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列出足够的证据展示给大家,我相信,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会作出一个正确的判断。而且GNU/Linux的基本思想就是开源自由的,我们的一言一行也应该符合这一基本理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