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盗版和网络安全 软件盗版同样也增加了网络犯罪的风险和网络安全问题。例如,最近在全球传播的Conficker蠕虫病毒,一部分原因归咎于因为使用了未经授权的软件, 系统无法获得自动升级。在2006年的一个研究中,IDC发现,有29%的网站和61%的对等网站提供盗版软件,它们企图将木马病毒(Trojans)、 间谍软件、键盘记录程序(keyloggers),以及其它窃取身份的软件感染给电脑用户。 为了打击网络软件盗版行为,2008年商业软件联盟向中国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s)发送了53,000封删除通知。 商业软件联盟的5点“蓝图” 为了降低软件盗版、实现经济收益,商业软件联盟的“五点蓝图”包括: 加强公共教育,提高公众对知识产权价值的认知及了解使用未经授权软件的危害; 完善国家版权保护法,履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义务,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执法行动,打击数字和网络盗版;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的要求,建立强有力的执法机制,包括严格的反盗版法律法规; 投入重要的政府资源以应对问题,包括在国家知识产权执法部门、跨国合作、本土政府官员和司法人员的培训等方面; 实施软件管理政策和要求公共部门只使用正版软件,以树立榜样。 全球PC软件盗版研究报告调查覆盖了所有运行在个人电脑上的套装软件,包括台式机、笔记本和超便携式电脑,不包括其它类型的软件,如基于服务器或大型主机的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