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Java外,这是Sun带给Oracle的第二块最重要的宝藏。但与Java相比,Solaris的命运相对叵测。Solaris操作系统和Sparc服务器曾经是Oracle数据库的主要平台。这一紧密的关系,对于Oracle极具诱惑力,特别是在新一代硬件出现后,以此为基础的硬件将会为Oracle数据库进行优化。拉里森谈到Sun的Solaris时,也说它是“迄今为止最好的Unix技术,”按照Oracle的意思,是想依托Solaris大有所为。但事实上,在全球三大操作系统市场,来自Unix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遭到Windows和Linux的蚕食。而且,Oracle在内部使用的是Linux,甚至有自己的RHEL(RedHat企业版Linux)和坚不可摧的Linux计划。opensolaris,虽然可能会维持研发投入,Larry也强调了这次收购最重要就是Solaris和JAVA。但是或许会让LICENSE没法和GPL兼容,让LINUX没法采用其中SOURCE,打击对手。 现在拉里森对于Unix的支持,听上去似乎很仁慈,但作为一种企业行为,却没有太多意义。随着时间推移,再加上Oracle一贯的对成本控制的雷厉风行,可以想见,不久的未来其对Solaris还会如此重视吗?这无疑给其命运蒙上浓重阴影。 Sun曾以10亿美元收购的开源数据库厂商MySQL。此次Sun被Oracle收购,业界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MySQL怎么办?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此前,MySQL在Sun的错误管理下,已经开始分化。MySQL的创始人迈克·维德纽斯(MichaelWidenius)已经离开了Sun。Oracle4月20日曾表示,在完成对Sun的收购后,将把MySQL业务整合到其现有数据库业务当中去。但即使如此,从利润的角度考虑,Oracle也有可能通过撤销Sun技术支持团队,从而使MySQL产品慢慢淡出用户视线,“Oracle这样做是为了保持其现有软件的利润。”消极者甚至认为,MySQL将会死去。一直以来oracle内部的声音就说过,ORACLE不会死在竞争厂家受伤,不会死在自己手上,只会死在OPEN SOURCE上面。而且ORACLE内部DB的研发是很强的,根本不会更多关注MYSQL的研发团队。不过对GPL的mysql没法彻底消灭,那就放慢研发速度,减少新功能引入,引导客户迁移到XE或者ORACLE标准版本。 但事实也许没这么悲观,尽管在一些领域,MySQL产品与Oracle本身的数据库产品形成强劲竞争,但总体上,Oracle致力于大型数据库,更具成熟性和扩展性,而MySQL是开源社区充满活力的一部分,主要为中小企业采用。Oracle的数据库11g仍将是该公司的旗舰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MySQL和其用户从此将被打入“冷宫”。整合之后,两者可能优势互补,而非水火不容。 关于硬件方面Oracle没有经验,这是Oracle未来发展受质疑的地方。即便从另一个角度看,Oracle曾通过与惠普达成生产服务器交易于2008年进军硬件业务,其宗旨是提升Oracle数据库性能。Oracle高管在电话会议上表示,可以向包括电信、零售和银行业在内的行业捆绑销售Sun的硬件与Oracle软件。但Oracle46%的利润率将遭遇Sun服务器业务拖累。 一些华尔街分析师和业界分析师建议Oracle出售Sun硬件业务,集中精力搞有长期发展前景的软件业务。这样,Java将成为埃里森的一张王牌。例如,Oracle可以在Java上投入大量、有效的销售力量,与诺基亚和其它手机厂商签约。 但Sun的硬件业务仍然让Oracle颇为动心。在2009年3月的服务器市场排名中,Sun居全球第四的份额。其市场潜力和利润率不容小觑。即使自从十年前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Sun的硬件销售每况欲下,但Sun的服务器仍然有着很大的用户基础。这里面有很多钱可以赚,也有许多忠实的用户。此次收购,要让Oracle对已收入囊中的一块大肥肉撒手放弃,这确实有点难。 但如果完全整合,打造一个从硬件层面到软件层面俱全的IT巨头,也需要Oracle付出很大努力。同时,更大的挑战则是,Oracle以前的合作伙伴将就此成为敌人。面对惠普、戴尔、EMC等等昔日毫无冲突的亲密合作伙伴如今变为直接竞争对手的局面,如何平衡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横跨在Oracle面前的一道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