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怎么办? 一年前,Sun曾以10亿美元收购的开源数据库厂商MySQL。此次Sun被Oracle收购,业界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MySQL怎么办? 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此前,MySQL在Sun的错误管理下,已经开始分化。MySQL的创始人迈克·维德纽斯(Michael Widenius)已经离开了Sun。Oracle4月20日曾表示,在完成对Sun的收购后,将把MySQL业务整合到其现有数据库业务当中去。但即使如此,从利润的角度考虑,Oracle也有可能通过撤销Sun技术支持团队,从而使MySQL产品慢慢淡出用户视线,“Oracle这样做是为了保持其现有软件的利润。”消极者甚至认为,MySQL将会死去。 但事实也许没这么悲观,尽管在一些领域,MySQL产品与Oracle本身的数据库产品形成强劲竞争,但总体上,Oracle致力于大型数据库,更具成熟性和扩展性,而MySQL是开源社区充满活力的一部分,主要为中小企业采用。 Oracle的数据库11g仍将是该公司的旗舰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MySQL和其用户从此将被打入“冷宫”。整合之后,两者可能优势互补,而非水火不容。 硬件:Oracle没有经验 这是Oracle未来发展受质疑的地方。 即便从另一个角度看,Oracle曾通过与惠普达成生产服务器交易于2008年进军硬件业务,其宗旨是提升Oracle数据库性能。Oracle高管在电话会议上表示,可以向包括电信、零售和银行业在内的行业捆绑销售Sun的硬件与Oracle软件。但Oracle 46%的利润率将遭遇Sun服务器业务拖累。 一些华尔街分析师和业界分析师建议Oracle出售Sun硬件业务,集中精力搞有长期发展前景的软件业务。这样,Java将成为埃里森的一张王牌。例如,Oracle可以在Java上投入大量、有效的销售力量,与诺基亚和其它手机厂商签约。 但Sun的硬件业务仍然让Oracle颇为动心。在2009年3月的服务器市场排名中,Sun居全球第四的份额。其市场潜力和利润率不容小觑。即使自从十年前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Sun的硬件销售每况欲下,但Sun的服务器仍然有着很大的用户基础。这里面有很多钱可以赚,也有许多忠实的用户。此次收购,要让Oracle对已收入囊中的一块大肥肉撒手放弃,这确实有点难。 但如果完全整合,打造一个从硬件层面到软件层面俱全的IT巨头,也需要Oracle付出很大努力。同时,更大的挑战则是,Oracle以前的合作伙伴将就此成为敌人。面对惠普、戴尔、EMC等等昔日毫无冲突的亲密合作伙伴如今变为直接竞争对手的局面,如何平衡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横跨在Oracle面前的一道难题。 这次收购,Oracle股东将是最终受益者,埃里森以相对低的价格获得了与IBM、惠普、思科、微软、英特尔和其它大厂商竞争的入场券。而对于Sun,这是一种结束,却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倘Java不死,开源不死,即使没有了“太阳”的名称,它也被深深遗留于时间的永恒。因为,它的精神将被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