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一个出乎多数业内人士预料的IT产业的并购发生了,在IBM并购Sun的交易告吹后不久,Sun仍然没有逃脱被并购的命运,数据库软件老大甲骨文宣布以74亿美元的价格并购Sun公司。对此业内给与了积极和高度的评价,认为甲骨文并购Sun之后,将会改变目前IT市场的竞争格局。其实笔者认为,从甲骨文目前的实力看,并购Sun后的效应并非绝大多数媒体所言有那么大的威力和掀起多大的波澜,更多是对于目前在整个IT产业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惠普及IBM间的竞争起到了一个平衡的杠杆作用,这也是笔者之前所言的,IBM并购Sun,或者惠普并购Sun会比今天的甲骨文并购Sun后更精彩和令人期待。 从营收的角度看,笔者始终认为Sun目前仍是一家以服务器和存储为主的硬件公司,尽管它有着业内知名的Solaris操作系统、MySQL开源数据库软件和Java,但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这些并未给Sun带来多少实惠,至少与它的硬件相比。同时由于Sun的上述软件系统均已经实现开源,这本身就已经背离了Unix厂商以软硬件锁定用户的商业模式,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在和同是Unix阵营的IBM的直接交锋中,Sun始终处于下风。那么此次甲骨文并购Sun后会有何变化吗?笔者所说的变化是,并购后Sun目前在服务器市场落后IBM和惠普的条件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显然至少在硬件层面没有发生什么实质性的变化,那剩下无非就是甲骨文自己的数据库软件这个所谓的优势了。不过就像Sun当初并购MySQL所言,其数据库软件的定位与甲骨文没有直接冲突的话,那Sun在高端市场和IBM竞争时的资源和甲骨文并购Sun后相比并没有很大的分别(就是说在并购前,甲骨文的数据库软件也始终跑在Sun的服务器上,即Sun的Sparc+Solaris+Oraclei),在这样一种前提下,甲骨文并购Sun后并不会对IBM产生实质性的威胁,换言之,整个服务器市场的格局短期内不会发生质的变化。从这个角度上看,并购Sun之后,甲骨文和被并购前的Sun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即如何阻止高端用户向IBM 和惠普的平台上迁移。这时需要考量的是甲骨文比Sun的更强的市场运作和推广能力甚于并购后资源的整合。 再看看在软件方面,如果甲骨文可以很好地驾驭自己的数据库软件和并购后得来的MySQL开源数据库软件的市场不同的定位(即自己的定位在高端,MySQL定位在中低端)的话,直接受到冲击的是定位在中小企业市场的SAP。当然这之中也会遭遇IBM的竞争。那么这对于之前在高端市场获取高额利润为主的甲骨文就会考虑自己的投入产出比了。这也是为什么业内有人称,甲骨文在并购Sun后存在抛弃MySQL可能性的主要原因。从并购前Sun的运营来看,这块市场并不成功,这无非又回到了再度考量甲骨文市场运作和推广能力的问题上。不过从之前甲骨文与惠普合作销售服务器来看,甲骨文对此还是有所准备的,即在未来甲骨文继续通过与惠普的合作,利用Linux+MySQL主打中小企业市场,如果真是这样,那甲骨文并购Sun对惠普倒是个好消息,至少可以促进惠普服务器的销售。 从上面笔者的分析看,甲骨文并购Sun更多地是通过对于IBM和惠普的影响来体现。即让IBM和惠普失去了并购Sun的机会。也许有业内人士称,并购Sun后会直接给甲骨文带来15亿美元的收入,这个毫无疑问,但别忘了,甲骨文首先已经付出了74亿美元之巨,更重要的是并未对整个IT市场的竞争格局(即惠普第一和IBM第二)产生质的变化。相反,它使得IBM失去了追赶惠普和独霸Unix市场的机会,同时也让惠普丧失了拉开与IBM差距,甚至有可能在IT产业终结Unix的良机。从这个角度讲,如果IBM或者惠普并购Sun的话,对于IT产业的格局的影响会是颠覆性的。不过面对已经既成的事实,IBM和惠普应该是最堵心的,非但没有消灭曾经的竞争对手,又多了个软硬兼备的追赶者。也许这是甲骨文并购Sun最大的平衡杆杠效应:IBM和惠普谁都别想再前进一步,看我能赶上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