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9日,Mozilla Firefox 发布了第一个正式版本Mozilla Firefox 1.0。此后的2008年6月17日,Mozilla Firefox 一直升级到了3.0版。 短短几年间,在Mozilla Firefox这个开放平台上,有无数Mozilla Firefox社区贡献者加入,大量扩展、插件、外观样式不断推出,一个个新版本接连发布,这款新生的浏览器快速深入人心,市场占有率也步步高升,2008年12月IE全球份额下降为68.15%,同期火狐浏览器(Firefox)的份额上升为21.34%。 与微软等商业公司不同,Mozilla积极调动和利用社区与志愿者开发队伍。Mozilla 公司 2008 年年底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大约 200 名员工。其中120位是负责平台和客户端软件开发的工程师,其余的同事分布在业务、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团队里面。Mozilla在全球发布超过 60 种语言版本的火狐浏览器(Firefox),所有的本地化工作都是由志愿者完成。 随着Mozilla Firefox市场份额的节节攀升,其他厂商也正虎视眈眈地看着“浏览器”这个重要的互联网入口: 2007年6月11日,苹果的Safari浏览器推出Windows版。 2008年9月2日,Google也发布了一款自己的互联网浏览器:Chrome浏览器,中文名叫谷歌浏览器。在Beta测试版之后,于12月11日闪电推出了正式版Chrome 1.0。 2008年12月16日,Opera浏览器也正式推出中国版,命名“朱雀”。 从2008年开始,全球浏览器市场风起云涌,出现了大批不同类型的浏览器产品。作为唯一连接用户和互联网之间的东西,浏览器在2009年更将成为兵家必争的战场,而且拥有全球网民数量第一的中国,其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 微软终于在2009年3月发布了姗姗来迟的IE更新版本:IE8。看来,浏览器的历史,要翻开新的一页了。如果给这个时代取个名字,应该是:战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