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错失Web 2.0良机 这种内耗导致的混乱使得Sun几乎无法从本来可以成为其最大发展机遇的互联网浪潮中获利,这种机遇就是Sun长期以来鼓吹的互联计算。 早在1984年,“网络即计算机”可能是Sun的赞歌,但当网络真正成为计算机的时候,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师弗兰克・吉勒特(Frank Gillett)指出,Sun却并没有做好准备。当Sun在2006年和2007年开始大张旗鼓地销售标准x86服务器时,戴尔和惠普却开始针对雅虎、亚马逊、MySpace和Facebook等网络公司的大型数据中心销售定制服务器。戴尔和惠普针对这些客户成立了专门的部门,去除多余的配件或者应VIP 客户的要求,重新设计电源。而与此同时,Sun仍在向所有客户销售标准化产品。“这个世界也许有20个客户购买数以万计的服务器,而我几乎不知道Sun在争夺这些客户。”吉勒特说,“老实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Sun不积极攻占这一领域。” 5. 挥霍重金收购 IBM也许已发现,收购Sun困难重重,但一家公司要想被Sun收购则不这么费力,因为Sun有挥霍重金大举收购的历史,最近的两起收购分别是2005 年斥资40亿美元收购磁带存储系统生产厂StorageTek及去年以10亿美元收购开源数据库公司MySQL。吉勒特认为,这两笔收购都不划算,因为 StorageTek的磁带机主要针对大型机,而MySQL的营收更配不上Sun的天价收购金额,而且收购后的整合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MySQL最新发布的服务器软件出师不利导致MySQL联合创始人迈克尔・维德纽斯(Michael Widenius)于去年8月黯然离职。 6. 保留硬件业务 自麦克尼利2006年出任Sun CEO以来,便一直在推动公司将重心偏离麻烦缠身的硬件业务,转向开源软件领域。2003年辞去Sun高管职务并创立了网络软件公司iWidgets的彼得・耶尔德(Peter Yared)认为,麦克尼利的这一策略可能会奏效。他认为,Java、Solaris和MySQL令Sun从开源软件中获得了与Linux先驱红帽公司相同规模的营收。 耶尔德认为,Sun的Sparc芯片和存储等硬件业务正在不断萎缩且成本高昂,“他们借以销售软件的硬件业务基本上是一堆垃圾。”他建议Sun向富士通或EMC廉价出售硬件部门,并利用所获现金完成公司私有化,此举可能令Sun缩小规模同时提高盈利。 换而言之,Sun仍有获得拯救的机会,但鉴于该公司拼合软硬件业务的独特传统,获得拯救后的Sun也许将彻底改头换面。 |